承德丰宁村民竟因它而身亡快告诉身边人,

2017-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新闻导读

8月19日,家住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东山神庙村的马某和村里人一同上山采蘑菇,因经常到山里采些自己熟悉品种的蘑菇来吃,以前从没出过事。但这一次,马某多采了一些没见过的,晚饭时和妻子、女儿一起把蘑菇吃了。但是这次非常不幸,妻女身亡,搭上了两条人命,连舔食剩余半盘蘑菇的猫狗也死了。

因误食毒蘑菇中毒而酿成悲剧的事时有发生,万万不可小视!!!

夏秋季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也是误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近日东山神庙村马某一家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让大家对食用野生蘑菇提高了警惕。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野生蘑菇的图片及特性,为大家作一次科普吧!

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基本症状

人们在误食野生有毒蘑菇后,其中大多数在食后1小时到2小时即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腹泻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有的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有的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有的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而死亡。

紧急处理措施

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蘑菇中毒,还是其他食物中毒。不管自己能否准确判断中毒类型,都应该保留已食物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其次,医院。在等待救护车赶到现场期间,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第三,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休克发生。

第四,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应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第五,肝肾损害型患者在假愈期仍应采取保肝等一系列措施。

第六,可用甘草1两至2两,绿豆1两至4两,水煎内服;或用带藤金银花4两煎服,也可将鲜金银花或嫩叶洗净嚼服。

几种常见的鉴别方法

野生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随意采食。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鉴别方法,但也不保险,野生蘑菇鉴别难度极大,易变异:

1、生长地:有毒的蘑菇,多半生长在肮脏潮湿的地方;无毒的蘑菇,大多生长在森林里较干净的树下。

2、对照法:按照当地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采摘的食用菌或毒蘑菇。

3、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4、观颜色:毒蘑多颜色鲜艳美丽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白色、黄色或茶褐色。有毒的蘑菇,破烂之后,容易改变颜色;无毒的蘑菇,破烂之后,一般不变色。

5、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萝卜味、酸、辣、苦、麻和其他恶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6、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7、做理化:毒蘑菇遇蒜变黑;用水浸泡之后,水像牛奶一样混浊。无毒蘑菇没有变化;浸泡之后,水仍然很清。

野生蘑菇中毒病例六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7种毒性超强的蘑菇

7种毒性超强的蘑菇

秋日小圆帽

  世界各地气候温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纹缘盔孢伞(即秋日小圆帽,AutumnSkullcap)的身影。它表面看似光盖伞属的致幻真菌,事实上却具有相当大的毒性。与本属中的深褐色或淡紫色袍子不同,纹缘盔孢伞的孢子是淡棕色。不过要分辨二者的区别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些小蘑菇可能生长在同一区

死亡天使

  “死亡天使”(DeathAngel)学名Amanitabisporigera,是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人们很容易将白色的死亡天使与可食用的蘑菇混淆,包括草菇和洋蘑菇。死亡天使含有鹅膏毒素,可阻止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杀死细胞),通常始于肝和肾;几天内可致人于死地。死亡天使一般发现于北美,而其同属鳞柄白鹅膏(A.virosa)在欧洲更为常见。

毁灭天使

  “毁灭天使”(DestroyingAngel)学名为Amanitavirosa,主要在欧洲出没,与北美有毒的双抱鹅膏(A.bisPorigera)和赭鹅膏(A.ocreata)同源性极高,以一种难闻的气味告诫人们不要靠近。这并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尝其白色的肉。但是,这种蘑菇在幼年看上去像鸡蛋,识别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常常会把它同另外两种食用蘑菇混淆。

死亡帽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所以,千万不要将可食用的蘑菇种类同毒鹅膏(Amanitaphalloides)混淆,后者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菌素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症状可能会在食用以后8到12小时才出现,但可以在一周内引起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大理石死亡帽

  大理石死亡帽(MarbledDeathCap)一般出现在夏威夷、澳大利亚和南非,与死亡帽是同属,也含有鹅膏菌素。这种伞状真菌常常生长在常绿乔木和桉树林。据说是同别的树种一道从澳大利亚被引入夏威夷。

头套鹿花菌

  头套状鹿花菌(hoodedfalsemorel)学名为赭鹿花菌(Gyromitrainfula),人们可能会将这种褐色鞍状蘑菇与一种美味可口的可食用蘑菇(在食用前必须煮熟)混淆。赭鹿花菌含有gyromitirin毒素,这种毒素在人体会转化为甲基联氨,甲基联氨是火箭燃料的原料之一。赭鹿花菌吃进腹中一开始或许没有其他蘑菇那么致命,但日子久了,它会逐渐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大脑蘑菇

  鹿花菌(学名Gyromitraesculenta)一旦生食足以致命。它还因回旋状表面被称为“大脑蘑菇”。在西班牙、瑞典等地,仍有人将其煮熟后吃掉。鹿花菌通常被认为毒性不强。它还含有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可以产生甲基联氨。与其他许多种毒蘑菇不同,鹿花菌通常会引起神经性症状,包括昏迷和肠胃不适。

17种常见毒蘑菇

大鹿花菌

赭红拟口蘑

白毒鹅膏菌

毒鹅膏菌

毒蝇鹅膏菌

细环柄菇

大青褶伞

细褐鳞蘑菇

毛头鬼伞

半卵形斑褶菇

毒粉褶菌

介味滑锈伞

粪锈伞

美丽粘草菇

毛头乳菇

臭黄菇

白黄粘盖牛肝菌

有些植物美丽却有毒,有些只可远观不可近玩,有些亦毒亦药全在一念之间……

奉劝各位朋友还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误食中毒。也请你把文章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要再让悲剧发生!

由燕赵都市报社、唐山骨质瓷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承德市千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重金打造的以骨质瓷为主营业务的微商城——千禾商城(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zxxg/6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