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B超磁共振,哪个辐射大一分
2020-5-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每年一次体检,看着单子上一大堆的项目,真搞不懂B超、X线、CT、磁共振有啥区别?会不会查不出毛病反而对身体有辐射伤害?哪种检查辐射剂量大?这事可得好好研究研究~
根据辐射量的不同
影像学检查可大致分为三类~
01
无计量检查——不涉及X线
B超/超声波:没有辐射
超声检查是利用声波反射成像,没有辐射。
●做B超前涂的凝胶是干嘛的?
超声检查前都会涂抹凉凉的凝胶,这叫做耦合剂。因为超声波很难穿透空气,所以把它抹在皮肤上是为了将超声探头和皮肤之间的空气排开,便于观察。
●B超查哪些部位要憋尿?
女性做盆腔B超检查,男性做泌尿生殖系统检查,需要憋尿。一般体检做上腹部检查(肝、胆、胰、脾、肾等器官),就不需要憋尿了。
磁共振:没有辐射!!!
磁共振是人造了一个磁场,利用电磁波信号成像,没有放射线,对人体没有辐射也没有伤害。
●在检查时,人处于磁场中,可能会产生热量,所以,本身有发烧的情况,不建议做核磁。
●身体内有金属物的,可能会在检查过程中产热甚至移位,不建议做磁共振。目前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可以安全的接受磁共振检查。
02
常规X线检查
先明确一个概念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年也会接受自然界辐射2.0~3.0mSv,每人每年的辐射剂量不超过mSv都属于比较安全的范围。
X线
≈坐20小时飞机
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差不多是0.02-0.1mSv,跟坐飞机飞行20小时接受的辐射差不多。
●拍胸片时为什么要吸气屏气?
拍胸片时吸一大口气能让肺体积扩大,便于观察;而如果在拍照曝光过程中呼吸,拍出来的片子就有重影,没办法使用了,所以要屏气1~2秒钟。
CT
≈X线的10倍
胸部普通CT检查的辐射差不多为5~7mSv
钼靶
≈单程北京飞纽约
女性乳腺的钼靶检查属于软X线,穿透力不是很强的,辐射剂量差不多是0.4mSv,是非常安全的。建议55岁以上的健康女性每两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即可。
03
低剂量检查
低剂量CT
原有X线基础上,用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后处理的方法把辐射减低,低剂量CT检查相当于1/15~1/20的常规CT的辐射量。
检查建议
?对于病患来说
生病了做检查、定期复查——要相信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就不要担心辐射大小的问题了,都是以诊断、检查疗效为目的,是符合安全规定范围的。
?对于正常的健康人群
做体检——建议选择低剂量或无剂量检查即可。
X线、B超、CT各种影像学检查
成像原理各不相同
B超
像往水里扔石头,听音判深浅
超声检查是利用声波反射,得到不同的回声来形成影像,跟朝水里扔石头听回声来测深度差不多一个道理。
●超声能向一定方向上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辅助诊断。
●彩超是什么?
彩超就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在黑白B超的基础上又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可以凭借血流判定肿瘤的性质。如果在彩超看到有红点,代表有血流,那么就要怀疑病变是否是恶性的了。
X线
像把棉絮压扁了看
X线检查,顾名思义就是利用X射线穿透身体,形成影像。
●在穿透人体时,被含钙的成分(骨)、水分(血液等)、软组织(肌肉)等吸收而减弱,X线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一片的棉絮,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相对清晰一些。但因为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X线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才行。
CT
像把面包切片看
CT意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
●CT可以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清楚地显示病变。
●简单来说,CT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看的是横截面。
磁共振
看前摇一摇
磁共振(MR)就是常说的核磁,因为名字里带个核字,大家老误解它可能有放射线和辐射,其实这个核指的是氢原子核,不是什么“核弹”。
●磁共振就是人为的制造一个磁场,让人体躺在里面,在磁场中,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能够有规律的运动,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
●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
不同疾病适用的
检查方式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一般来说,医生会从最适合疾病检查的角度,以及经济负担、检查难易度和检查时间长短等考虑首选某种检查方法。有时候一种检查完成后还不能得到可靠、明确的诊断,也可以采用其他检查补充。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
●一般来说,医生会从最适合疾病检查的角度,以及经济负担、检查难易度和检查时间长短等考虑首选某种检查方法。
●有时候一种检查完成后还不能得到可靠、明确的诊断,也可以采用其他检查补充。
头颈部
●鼻窦
如鼻窦炎或鼻窦肿瘤等,首选CT。
●耳部
中耳乳突首选CT。内耳可首选磁共振,磁共振有项技术叫内耳水成像,观察内耳更适合。
●甲状腺
首选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如果要看是否有肿瘤侵犯或转移,可做CT及磁共振。
呼吸系统
排除肺部的早期肿瘤,可选择CT。
常规体检中X线胸片,对肺癌早期筛查的意义不大,就目前而言,国际上公认的筛查肺癌最有效的方式是低剂量的螺旋CT。
消化系统
●胃、食管
临床首选是胃镜检查。如果已明确有消化道肿瘤,建议补充CT检查,能观察消化道腔外病变。
●小肠
小肠炎症或肿瘤可行小肠增强CT检查。小肠疾病检查中胃镜受限制,因为胃镜只能检查至十二指肠,无法到小肠,因此CT小肠造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结肠
临床首选肠镜,但影像学上钡剂灌肠检查可对肠镜行有效补充,观察结肠整体轮廓与功能。
●肝、胆、胰、脾
对体检者超声是首选,如果明确或怀疑有问题的,建议CT或磁共振平扫+增强,来明确诊断。
泌尿系统
这些部位首选是超声,但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如肾脏建议CT和磁共振,怀疑有占位,补充增强检查。输尿管、膀胱怀疑肿瘤会考虑CT泌尿系统造影。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主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首选血管CT成像,不仅无创,还能观察周围脏器的结构,实现一站式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
●脑出血
首选是CT,出血在CT上可清晰显示,而且检查速度快。
●脑梗
为节约时间一般首选CT,但CT敏感性不如磁共振,磁共振在脑梗发病后数小时便可反映出来。因此若CT检查未发现异常,在病情允许下,建议检查磁共振。
●脑肿瘤、脊髓病变或脊柱病变影响到脊髓的,磁共振优于CT。
骨骼、肌肉系统
●骨折
如果是外伤导致的骨折或是怀疑骨折,首选是X光,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再选择CT。
●关节病变
关节和脊柱等的骨质退变(老化)首选CT或磁共振。但如果是关节炎,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等首选磁共振。
●骨骼肿瘤
若怀疑骨骼病变首选X光,方便、经济。观察骨质结构方面,磁共振稍弱,而传统X光空间分辨力高,能清晰观察骨小梁结构。如果是想进一步观察软组织和周边结构侵犯可选择磁共振。
乳腺
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乳腺超声、X线钼靶摄影或磁共振(MR)动态增强检查。
●乳腺超声简便、便宜,但对乳腺癌的重要特征——微小钙化不敏感;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资料来源:好大夫在线、健康咨询报、合理用药百科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99%人还读过以下精彩内容
●为什么得了高血压,又被查出肾病?警惕五大早期症状!●秋季养生要吃“黄”,这几种黄色食物健脾养胃效果佳~●“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它...点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格,即可成为北京退休俱乐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