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
2018-3-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耳聋耳聋临床上分为以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聋;外中耳病变和中耳听神经共同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聋。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都能导致耳聋。对耳聋病人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传导性聋、混合性聋,要查清病因彻底治疗,改善中耳内环境和传音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听力。
耳聋基本简介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1.2Hz)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者称重听,在70dB以上者为聋,临床.
上习惯统称为聋(deafness)。
从耳部病变损害的部位来讲,耳聋可分为传音性耳聋及感音神经性耳聋。由于外耳及中耳的病变从而阻碍声波的传导,即为传音性耳聋。若接受声波的内耳或由内耳经听神经径路发生问题,影响声音的感受,则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如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均有病变所致成的耳聋,称为混合性耳聋。
耳聋分级按WHO年耳聋分级标准,将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分为5级。
轻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听力计检查纯音和语言听阈在26~40dB。
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听阈41~55dB
中、重度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听阈56~70dB。
重度聋: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听阈71~90dB。
全聋: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B。
病理病因(一)传导性聋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二)感音神经性聋1.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2.后天性:有下列几种原因: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蜗窗膜破裂。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6)爆震性聋: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鼓膜损伤与压力波强度有关,表现为鼓膜充血或鼓膜穿孔。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Hz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Hz~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临床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检查外耳道及鼓膜;进行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儿童及不合作的成人,还可进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等。
治疗方法综合治疗运动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针对性治疗,运用内(采用内服中药调和受损神经,营养耳神经群)、外(运用耳脉药物局部刺激)、鼓(采用中药窜通上行激贯耳络)一体治疗,六方两剂(针对耳病的各种病因如风热邪毒侵袭,瘀阻耳窍,肾精亏虚等)分型对症,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症,不同的患病时间,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年龄,运用不同的方药合剂,纯中药治疗,无任何副作用,治疗周期短,彻底康复率高。该疗法既运用了中医中药学的辨证论治的原则,也运用了中医经络学说的耳脉与耳络所联系的各个脏腑经络通向,又运用了现代医学的耳病基因学说。
“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徐氏调和复生法”抓住耳病的病因病机,综合运用三法六方两剂,针对性治疗:各种神经性耳聋、耳鸣、急慢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噪音性耳聋半聋、传导性耳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脂肪瘤性中耳炎、混合型耳聋、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各种疑难耳病。
突发性耳聋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如果听力下降不太明显,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医生检在后,经医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显著,耳聋严重,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西医药治疗
多采用静脉给药结合肌肉注射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同时配合维生素B1、B2肌肉注射。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液等,滴注。
预防调养突发性耳聋的预防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难点之一: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耳聋的发生有突发性,也有渐进性。突发性耳聋者多为实证,渐进性者多为虚症,应及时对症治疗,争取在短期内取得疗效。提高治愈率是治疗神经性耳聋的难点之一。
1、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于耳聋治疗提出了丰富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耳聋后期治疗记载尤为丰富。对于西医学治疗感音性耳聋后期束手无策时,传统医学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并且随着西医学的不断进步,也逐步证明传统医学的科学性;传统认为毛细胞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动摇了这一观点。Cruz和Cotanche发现鸟类耳蜗毛细胞有再生能力。在哺乳动物的模型中也发现螺旋器机械性损伤后能发生静毛细胞的修复。这些研究的新进展,为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和临床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因此我们认为渐进性的神经性耳聋的治疗首先应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这样才有治疗的机会。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全身治疗选用补益脾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法治疗,中成药可选用徐氏调和复生法等;局部治疗结核耳鸣信息治疗、而不穴位药物注射及电针综合治疗,调和各脏腑功能气血,从而提高听力,改善耳鸣。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于渐进行耳聋采取升清降浊法、益肾开窍法、活血化瘀法、峻补下焦精血法、通降胃肠法、补中益气法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难点之二:如何预防神经性耳聋的发生
由于神经性耳聋的病因较为复杂,有些不大明确,有先天性因素,有后天性因素;有外源性,有内源性;有突发性,也有渐进行,故神经性耳聋的治愈难度很大,疗效不大满意,故对神经性耳聋要以预防为主,应注意如下两点:
1、广泛宣传保护听力的有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爱耳意识。目前大部分患者对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听力的有关知识了解并不多,部分人仅肤浅地知道耳鼓膜穿破就会导致耳聋,而对轻度的耳聋耳鸣则认为无大碍,不给予治疗,并片面地认为耳鸣耳聋是肾虚所致,食用一些补肾之品即可,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甚至造成永久性耳聋。
2、减少导致神经性耳聋发生的各种因素。防治神经性耳聋的发生除了提高自我保护听力的意识外,更重要的是避免容易导致神经性耳聋发生的因素
(1)胎儿期目前应避免感染各种传染病
(2)慎用各种耳毒性药物,尤其以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为代表的药物。
(3)积极治疗各类心理性和精神性疾病、急性传染病
(4)积极治疗各种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血管硬化、颈椎病等
(5)预防感冒的发生
(6)避免过大噪声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7)颅脑手术或内耳手术时应避免损伤听神经。
(8)劳动和交通事故易造成神经性耳聋的发生,应加以警惕
(9)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调节饮食、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神经性耳聋发生的措施。
传导性耳聋及其病因
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称为传导性耳聋。传导性耳聋的病因有:
1.炎症: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大庖性鼓膜炎,急性乳突炎以及外耳道炎症、疖肿使外耳道狭窄甚至闭塞影响鼓膜运动者。
2.外伤:颞骨骨折累及中耳、鼓膜外伤、听骨链中断等。
3.异物或其他机械性阻塞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肿瘤、胆脂瘤等。
4.畸形: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鼓膜缺失、前厅窗、蜗窗发育不全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