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聪明孔宝宝身上的这些特征才
2019-4-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漏斗胸,聪明孔……
这些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名字,
却和孩子的健康息息相关。
患上漏斗胸,8岁男孩打飞的来杭就医
上周一,浙江大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来了一名8岁的小男孩叫毛毛(化名),是黑龙江哈尔滨人,6岁时,家里的长辈就发现他和别人不一样——胸部凹陷似“火山口”,肩膀前伸,还有些驼背,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漏斗胸”。
什么是漏斗胸?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其中男孩较女孩更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在4:1左右。它属于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越来越明显而被发现。
除了外形不美观,如果不加以干预,漏斗胸还会压迫心脏和肺,影响心肺功能。
毛毛的爸爸妈妈说,他们也做了一些了解,要想治好这个病,按照现在的医疗条件就是开刀做手术,“虽然是微创的,我们还是不放心,听说术后一周孩子会很痛苦。”
就在前些日子,一个“漏斗胸无需开胸就能治疗”的消息,令毛毛一家人振奋不已——毛毛的主治医生在一场全国性心胸外科论坛中获悉,浙大儿院有心胸外科专家申请了一项专为漏斗胸患儿研发的专利,部分原来必须手术的孩子不必“遭罪”,用器械就能治疗了!
因此,毛毛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浙大儿院求医,并找到了这项专利的发明人之一,该院心脏外科、胸外科主任李建华主任医师。
这就是“能自动贴合胸部轮廓的负压吸盘”,看似简单,本事可不小
这项专利的原理与拔火罐十分相似,都是在一个密闭空间内产生一个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强差,产生的作用力能将胸壁抬起,长此以往达到治疗效果。
像毛毛这样大老远赶到杭州治疗“漏斗胸”的家庭其实不在少数,从去年10月至今,李建华主任接诊了约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漏斗胸”孩子,是以前的近两倍,这些患儿的家乡南至广州,西到新疆。
要是放在以前,这些孩子都需要面临手术。治疗漏斗胸的手术,是先在胸腔置入钢板,通过它用外力将凹进去的胸壁抬起,一次成型后,在2~3年后把钢板取出。
“尤其是术后第一周,患儿会非常痛苦,程度可以达到女性生孩子的疼痛等级,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李建华主任说,也因此,浙大儿院每年新增的约例患者,选择寒暑假治疗的占到了70%~80%。
而目前这种负压吸盘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随时随地进行,治疗过程也没有任何痛苦——每天在家吸附一两个小时,几个月后一般就能见到效果,整个疗程也和手术一样约为2~3年,费用却仅为后者的7%~8%。
当然,原本治疗漏斗胸的手术也尚未完全“淘汰”,在李建华主任看来,有近20%的患儿光用负压吸盘不能完全治愈漏斗胸,“对于这部分孩子,可先尝试用负压吸盘治疗3~6个月,减少之后手术的风险。针对孩子病情的不同,再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聪明孔、富贵孔,随便按按会要命
你家宝宝耳朵旁边有这样的小洞吗?
老一辈的人把它叫做“仓眼”,认为有这个小洞的孩子是“富贵命”,将来吃穿不愁。也有人叫它“聪明孔”,认为这个孩子以后会很聪明。
实际上,这个小洞真正的名字叫“耳前瘘管”,是一种先天畸形!
很多人成年后仍然有↓↓↓
注意,耳朵上的这个孔,别乱碰!
一位妈妈因无知,挤压了“富贵孔”,让刚出生的宝宝面临手术!
豆豆从出生开始,右耳上面就有个小小洞,以前一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最近却发现里面有白色分泌物出来,并且会有点臭臭的气味。
豆豆妈自认为挤出来就好了,没想到第二天发炎了,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耳前瘘管,需要立刻手术治疗。
豆豆的妈妈后悔不已,如果不是自己无知,孩子根本不会遭受这样一次罪。
“富贵孔”是怎么形成的?
记者从浙江大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因为耳前瘘管发炎感染来看病的孩子真还蛮多的,一个月多例,6个月-3岁最常见。
浙大儿院耳鼻喉科主任付勇主任医师说,耳朵旁边的小洞,在医学上称之为耳前瘘管,属于先天的耳道发育畸形。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勇主任医师说,从解剖学角度来说,“富贵孔”是在胚胎发育期,发育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闭合不完全所致。通俗地说,就是胚胎时期,耳朵上应该闭合的地方没有闭合好,留下了小孔。而这个小孔可能是单根管道,也可以是多根管道,通往耳道,甚至是耳后部位。
“耳前瘘管有家族遗传性,有数据显示,这种病的发病比例约为3%,而且男女发病比例约4∶1。”
在浙大儿院耳鼻喉科,耳前瘘管的孩子平均每个月能接诊例左右,年龄段在6个月—3岁之间最常见,往往都是因为反复感染来的。还有一些刚出生的宝宝,家族中有人发现耳朵旁边有个小孔,特地带孩子来门诊咨询。
浙大儿院陈晓慰医生说,耳前瘘管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大部分孩子不会发生炎症感染,发生炎症感染的是少数,主要和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1、瘘管不通畅
耳前瘘管其实和耳道类似,里面的上皮组织会脱落,皮脂腺分泌,会产生分泌物。有些孩子的耳前瘘管不通畅,瘘管内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来,时间长了,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引起瘘管发炎。
2、内分泌物特别多
相对而言,有些孩子瘘管内的皮脂腺分泌特别旺盛,产生的分泌物也别多,即使瘘管是通畅的,但是分泌物来不及排出去,也容易引起感染。
3、身体抵抗力比较差
耳前瘘管发生感染,往往和抵抗力差有关。1—3岁的孩子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抵抗力相对较差,发生感染的几率也更高。尤其是冷热交替的季节,是发生耳前瘘管感染的高峰期。
挤一挤为啥会感染?
有些家长反映,本来孩子都是好好的,但是用手挤压了小孔以后,却诱发了感染。这是怎么回事?
陈晓慰医生解释,挤压耳前瘘管,相当于把原来相对平衡的状态打破了,原本管道是通畅的,但受到外力挤压后,反而把管道压扁了或是变形了,导致管道梗阻,管道内的分泌物无法排出去,后面就很容易发生感染。同时,挤压也会导致炎症的扩散,加重感染症状。
此外,手上带有很多细菌,小宝宝的免疫力有比较差,家长用手挤压,发生接触,发生感染的几率就增高了。
陈医生说,有些家长还担心瘘管内有分泌物跑出来,偶尔还能闻到异味,忍不住去挤压。这大多是细菌发酵所致,挤压可能会导致上皮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陈晓慰医生说,“临床上,我们往往建议,只要孩子的耳前瘘管发生了一次感染,在感染控制好以后,家长应该及时带着孩子到耳鼻喉科门诊咨询,该做手术的不要拖。”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勇也建议,耳前瘘管反复感染,会增加后期手术的难度。为了防止再次感染的可能,还是应该尽早手术。
做这个手术并不复杂,主要是沿着瘘口,将整个瘘管以及周围囊袋、粘连软骨等切除干净,手术时间一般30分钟到一小时,有个别比较复杂的情况,相对耗时会久一点。
医生提醒
1、耳前瘘管的人一定不要揉,不要用手去挤压;
2、要保持局部清洁。洗脸的时候,记得用清水洗洗耳朵前后;
3、保持耳部干燥。如果耳朵周围有水,用棉签擦拭就可以;
4、发痒了及时看医生。
你可能会感兴趣:
想吃维E升级做“小仙女”,一年后却差点怀不了孕……
三人啪啪啪,我却丝毫提不起Xing致……
《我的前半生》结局才不是这样!最后他们相会在……
心疼!父母因煤气爆炸造成重度烧伤,19岁的她说“他们还在就好”
记者:翁含露通讯员:王雪飞
部分内容整合自都市快报记者俞茜茜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翁含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