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多种民族药的植物苹婆
2023-3-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看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苹婆(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又称“凤眼果”,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产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喜温暖湿润气候。
1.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褐黑色,小枝幼时略有星状毛。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有短柔毛;萼初时乳白色,后转为淡红色,钟状,外面有短柔毛,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顶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密被毛,花柱弯曲。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顶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个;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2.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红烧等。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外种皮,再剥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种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种仁。去皮后的种仁质软而色白,犹如1枚小鸟蛋,精致而美观,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在广东常用于名菜佳肴的烹饪,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入“岭南名菜”。
苹婆的种子可食,煮熟后味如栗子,惜结实率不高;如能注意选育种,提高结实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木本粮食植物。
蓇葖果鲜红,果实可食用。叶可裹粽。种子可食,风味仿如树菠萝子、板栗,珠三角来炆肉作菜,味极美。荚和蜜枣,陈皮煎服可治血痢。
景观价值
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也是一种很好的行道树。
药用价值
种子(凤眼果):甘,温。温胃,杀虫。用于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果荚(风眼果壳):平,淡。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壮药:美果囊,美难:根治胃溃疡;树皮治哮喘《桂药编》。
傣药:湾洪(西傣):根茎治胃痛,胃肠炎,痧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滇省志》。湾洪(西傣),蛮呼阿(德傣):根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腹泻,红痢《滇药录》。
3.繁育推广技术
苹婆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高压繁殖、根蘖繁殖和播种育苗法。但播种生长周期长,常规扦插受季节影响成活率不高,种质材料需求量大,压条繁殖系数低,很难达到规模。北京开源创众农业科技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对苹婆进行开发研究。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适应性极广,生产季节长,繁殖系数高,大规模生产成本低。此植物快繁技术是一个专有技术,已在近种经济植物的快繁中取得成功,显示出对大多数经济植物无性快繁具有普遍意义。无论南方北方,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技术进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