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湖南三年人中招,53人死亡

2021-8-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541975.html

图:视觉中国

年至年三年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起相关报告,发病人,死亡53人。今年截至6月7日,全省已上报25起相关事件,共发病76人,死亡1人。

然而,罪魁祸首只是几朵小小的蘑菇。

亲手采摘的野蘑菇,为何差点成了催命符?那些流传的毒蘑菇识别方法不能避免吗?近日,医院收治了多名儿童,他们皆因食用野蘑菇中毒。

随着气温回暖,雨水充沛,野生菌类进入生长旺季。但要注意,“食菌季”同时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6月9日,湖南省食安委通报了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工作情况。在年至年三年间,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收到毒蘑菇相关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起,发病人,死亡53人。今年截至6月7日,全省已上报25起该类事件,其中长沙有4起,全省共发病76人,死亡1人。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陈作红表示,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蘑菇的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因此,对于老百姓来说,建议不要采食野外蘑菇。

野蘑菇放倒一家四口,孩子进了重症科

近日,家住东安县的丁丁(化名)因误食毒蘑菇被紧急送至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治疗。

据丁丁爸爸介绍,6月5日,丁丁奶奶在山上采摘完蘑菇于当天中午进行烹饪,一家人都有食用。第二天凌晨,一家四口开始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医院就诊后,经诊断为毒蘑菇中毒。其中,丁丁病情危重,7日晚,他被紧急转送至医院重病医学一科治疗。

“我妈妈到外面采的蘑菇,四五朵的样子,一家人吃了。因为以前都是那样吃的。我们那个县城都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丁丁爸爸说。

入院时,丁丁精神差,呈现出烦躁不安的状态。医生抽血检查发现,丁丁的谷草转氨酶(临床一般常作为肝脏疾病、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项目)是正常标准的倍左右。医生立即给丁丁导泻,并建立“生命通道”,进行血液灌流术、血浆置换术及血液净化术清除毒素等对症处理。目前,丁丁仍需继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丁丁全家食用野生菌中毒不是个案。6月7日,医院收治了一名三岁男童。6月5日当天,男童和两岁的弟弟食用了爷爷采回来的野生蘑菇,随后出现了中毒反应。医院,于7日凌晨死亡,家人紧急将哥哥转到长沙进行治疗,但哥哥最终也因为呼吸功能器官衰竭死亡。

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新萍介绍,近半月,重症医学一科收治了多例毒蘑菇中毒的患儿,这些中毒的患儿都是家长自行采摘并食用野生菌类后中毒的。

蘑菇中毒高发区中湖南仅次于云南

陈作红长期从事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就在6月11日,他还特意赶往永州零陵区去年一毒蘑菇中毒现场采集标本。去年,当地居民误采误食了丝盖伞,导致多人中毒。在现场,陈作红采集到了大量导致神经中毒的翘鳞蛋黄丝盖伞和小毒蝇鹅膏。

陈作红告诉记者,在国内,湖南属于蘑菇中毒高发区,仅次于云南。在湖南,剧毒的鹅膏菌主要集中在6~7月份发生、亚稀褶红菇集中在7~8月份发生。因此,陈作红建议在野生蘑菇高发季节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陈作红指出,一些有毒的野生菌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形态上很相似,民众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导致误采误食引起中毒。如可食用的稀褶红菇和剧毒的亚稀褶红菇,都是扁扁的灰褐色蘑菇;可食用的草鸡枞鹅膏和灰花纹鹅膏,都是白色伞柄,圆圆的灰褐色伞盖;有毒的叶状耳盘菌也长在木头上,和黑木耳十分相似;可食用的小蚁巢伞和有毒的丝盖伞,看上去都十分纤细、清新。

并非只有外观鲜艳的才是毒蘑菇

“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陈作红说。因此,对于民众来说,除非某些经常采食的野生菌种类,例如,松乳菇,又称枞菌或寒菌,可以采食外,对于其他的种类建议不要采食。在湖南的湘西地区,老百姓只采食枞菌,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从陈作红展示给记者看的剧毒蘑菇图片来看,毒蘑菇在外观上十分具有迷惑性,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只有外观鲜丽的蘑菇才是毒蘑菇。陈作红指出,民间很多鉴毒方式不可靠,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认知。

万一食用了毒蘑菇该怎么办?陈作红表示,一定医院检查和及时治疗,他特别提醒:“凡是误食后有潜伏期在6小时以上的,也就是说吃了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医院去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提醒

这些毒蘑菇识别法不靠谱

错误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不鲜艳的无毒

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丽、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比如:在广东,导致中毒人数众多的白毒伞,又叫致命鹅膏,外表纯洁朴素,一个约50克(1两)的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有一些不善伪装的,如毒蝇鹅膏,艳丽的衣着就明显警示“我有毒”。也有蘑菇是美貌与安全并重,味道鲜美的,如一些红菇。

错误二可使银器、大蒜、大米等变黑的有毒

毒蘑菇和银器、大蒜、大米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不会出现变色现象。

错误三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

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确实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错误四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错误五高温烹煮、煮沸、晒干可祛毒

毒蘑菇的毒素的性质通常很稳定,一般的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张树波长沙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zxxg/12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