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除了西药,还有没有别的缓解

2021-4-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导读:哮喘急性发作,症情轻重不一,须严格评估病情后施治。本文为王正公先生提供的中医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针刺方法,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中医爱好者及大众须谨遵医嘱,不可盲目照做!

哮喘俗称“吼病”。哮是指喉中痰鸣音,喘是指呼吸困难而急促,两者相兼,名为哮喘。

本病有反复发作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作,尤以寒暖交替季节发病居多。

本病初起时多属实证,反复发作后,影响肺脾肾功能,可见虚证,或虚实相见。

肺虚者呼吸少气,自汗形寒;脾虚则中气不足,胸痞便溏;肾虚则摄纳无权,动则喘甚。

后期累及心脏,则心阳不振,可出现神昏烦躁,肢冷紫绀等危象。

虚证在急性发作时,有时可见气郁痰壅,气道阻塞,出现本虚标实证候。

对本病治疗,特别在急性发作时,针灸有良好疗效,通过针刺可缓解症状。如果针灸与药物结合,疗效更著。

针灸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虚症以补法为主,实症以泻法为主,虚而兼实者,则补泻结合,视症情而定。

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甚至扛肩抬息,喉中痰鸣如拽锯,咳逆而少痰,痰质稀薄,色白多泡沫,不易咯出。

如寒饮郁久化热,可继发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咳喘气粗,淡色转黄,质稠,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烦躁,咳引胸痛,舌苔黄腻,或舌质红而苔薄白,脉象浮数或滑数。

针刺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上采取宣肺平喘,偏于寒饮者解表散寒,偏于痰热者宣透清热,豁痰平喘。

其治法有下列几种。

01耳针疗法

一、针刺耳穴法

有即时缓解症状的效果。

常用穴为肺、平喘、枕、交感、喘点、支气管、大肠、肾上腺,每次选3~4穴,其中枕与平喘两穴必取。

方法:先用火柴梗探测其压痛点,针刺采取强刺激,但不刺穿软骨,留针时间30分钟,不能过短,否则影响疗效。

二、耳部贴子法

方法:应用王不留行子,在皮肤消毒后,将王不留行子安放在剪好的0.7×0.7cm的小胶布块中央,贴在所选的穴位上(穴位同耳部针刺法),每次选用一侧穴位。病情严重者可两耳同时敷贴。

贴好后用拇指、食指用力按压穴位,持续时间5~10分钟,视患者体质强弱及病情缓解程度,来决定刺激的强度。

如按压后病情明显缓解,可适当减少按压时间,体质虚弱患者按压程度亦可稍轻。

三、耳背刺络放血法

在急性发作时,先按摩双耳,然后在耳背用三棱针点刺静脉血管,挤出1~2mL血,哮喘能即时缓解。

此法更适应于痰热实证患者,具有清透疏表作用。

02针刺循经取穴法

急性发作期,取天突、列缺、尺泽、定喘等穴,进针得气后用捻转手法(泻法),留针15~20分钟,有宣肺平喘作用。

痰多者加丰隆,胸闷气促者可配膻中。

天突是任脉经的腧穴,位于胸骨上方正中凹陷处,对风寒犯肺、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失升降之职的患者,取本穴可利气道,降痰浊。

列缺是手太阴经络穴,通于任脉,具有疏卫解表、宣肺利气的作用。

尺泽是手太阴肺经合穴,具有清肺热、宣肺气的作用。

定喘穴是经外奇穴,可宣肺、化痰、平喘。

03七星针扣刺法

急性发作时,可用七星针叩击鱼际及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部15分钟,加两侧胸锁乳突肌15分钟,能起缓解作用。

04拔罐疗法

取大椎、风门(双),肺俞(双)、定喘(双),每次选1~2穴,可间日一次。

急性发作时此法亦有助于散寒解表,宣肺平喘,缓解症状。

注: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生实施!本文选摘自《王正公论肺病》,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年1月。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zxxg/11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