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神仙张至顺在终南山隐居70年,计

2023-4-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专治白癜风偏方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586623.html

提到“神仙”一词,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葛洪在《神仙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或者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者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气,辟谷茹芝;或隐其身而莫能见。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江隐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被称为“神仙”之人,他虽没有腾云驾雾,变幻莫测的广大神通,但却有着超脱凡尘的思想境界。

他清贫一生,仍就坚持悬壶济世与传播道教文化,解救了许多饱受磨难之人。

张至顺

他从不恋金钱,也不慕荣誉,即使面对国外高官的利诱,仍能坚守本心,一句“我是中国人”表达了他强烈的家国情怀。

他就是被人们称为“陆地神仙”的道长张至顺。

01少年时期的漂泊与孤苦

“陆地神仙”张至顺,是陕西省华山上一位非常有名望的道长,道号“米晶子”。

他不仅在道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医学上也是一位高人,而这些成就与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年,那时的社会正处于新社会与旧封建碰撞的时期,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刚刚被推翻,各地的军阀便开始争先恐后的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而道长张至顺便是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动乱不安的社会下出生了。

原本,道长张至顺是出生在一个条件并不算差的家庭之中。但因为常年战乱,使得他的家庭逐渐落魄,生活条件也在每况日下。

然而,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是最糟糕的,张至顺母亲的重疾,在不久之后,才真正击垮了他们一家。

让他们原本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已然连正常的温饱都无法维持。为了能够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生存下来,他们一家迫不得已走上了乞讨之路。

年仅七岁的张至顺便和家人过上了四处漂泊的日子。衣不裹腹与残羹冷饭,对于张至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而这也为后来成年的他落下了一身的疾病埋下了隐患。

不仅如此,每每在乞讨的时候,张至顺还总是能看到一些像他一样逃荒的贫苦之人,因为没有粮食,而被活活的饿死在路边。

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时,害怕与无助便顿时涌上了张至顺的心头。他也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像他们一样,因为没有吃的而被饿死在荒郊野外。

直到后来,在张至顺的一次乞讨中,一位远方来的游方道士沿途传道,传唱韩湘子修道的故事,这深深的吸引住了张至顺。

道家故事中那救济世人,没有饥饿的修道世界,让张至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自那以后,张至顺便十分的着迷与向往修道修仙的生活。后来,在张至顺稍稍大一些的时候,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个拜师学医的机会。

在跟随师父学习医术的那段时间里,他非常的刻苦努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学有所成。之后他便凭借着自己的医术,四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仅如此,他给穷苦人看病也从来都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或许是因为年幼时母亲患病的遭遇,所以他不希望别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出现这样的凄惨的处境。

不过,也正是在给别人治病过程中,让他深刻的认识到,在这样一个复杂混乱的社会背景之下,治病就医也只能帮助人们摆脱身体上的痛苦,却无法帮助人们获得真正的解脱。

于是,张至顺就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他要去寻找心中的那个修道之路。后来,他从别人的口中得知,在陕西省有一个道家的圣地——终南山。

就这样,年仅十二岁的张至顺便偷偷的离开了父母,背井离乡独自一个人踏上了去往终南山的道路。

02入道修行,终圆心中梦

在那个战争四起、硝烟弥漫的社会里,一个十二岁大的孩子想要独自一个人,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道家圣地终南山,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且不说他年纪尚小,身体又非常的羸弱,就光是凭借一双脚,能够走到终南山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事实也正是如此,张至顺这一路上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却也没能找到那个道家的圣地,但他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因此就放弃寻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张至顺17岁的时候,在陕西省的一个部队里找了份既能吃饱饭又能够领薪酬的工作。

他所要做的就是跟随部队,帮着看管马车和搬运部队的装备,这份工作对于张至顺来说虽然辛苦,但至少他不用再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让他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人生修道上的引路人——道长刘明苍,而这个人的出现让他的以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部队里,道长刘明苍经过与张至顺的几次接触中了解到,张至顺因为修道才跋山涉水的来到这里。

道长刘明苍被张至顺修道的真诚所感动,想要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于是就将他带离了部队,去了全真教。就这样,张至顺便正式出家,成为了全真教的一名道家弟子。

原本以为,此刻的张至顺终于可以实现修道的梦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初入全真教的张至顺,因为入教的时间太短,又没有任何的资历,所以在教中并没有人愿意带他一起参禅悟道,学习道家知识。

因此,在全真教中的他每天只能做一些挑水洗衣、砍柴做饭的杂活。

就像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对于张至顺来说,即使每天日复一日的做着这些与修道无关的事情,他也并不会抱怨什么,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心志最好的磨练,所以他总会专心的做好每一件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终于获得了可以与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这对他来说是非常的难得的。

不仅如此,他还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较高的“悟性”,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参透了别人用十几年才能参透的《金刚功》和《长寿功》。

也正是这两部书,让他能够修身养性,还摆脱了身体上的疾病。正如后来张至顺自己所说,他之所以能够长寿,这两部书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之后的他还因为刻苦努力,得到了师父的真传,成为了全真教首席的大弟子。

03淡泊名利的“陆地神仙”

此时,有了身份和地位的道长张至顺,却并没有因此就骄傲自满,反而是专心研究道法和医术。

直到年,在道学上有所突破的道长张至顺,才开始跟随师父下山传扬道教文化。

不仅如此,之后的他还成为了白云观的知客,管理着观中的各种事务。还曾多次被推举为监院或者是方丈。

就这样,张至顺在社会上也就逐渐有了名气,但是他却从来不将这些放在心上,也不会靠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到处敛财,而是坚守初心,为大家传授道法。

他经常说:“道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那里边的好东西,我不能一个人受用,得把它传出去,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都受益,都能够活的健康。”

除了传播道教文化外,道长张至顺,还常年坚持为那些穷苦的人免费看病。据说他曾经用自己的医术治好了七位患有癌症的病人。

就这样,他凭借着自己在道法上的成就与高超的医术,解救了许多饱受磨难之人。

然而他的善良之举还远不止于此。

在年,陕西省出现了严重的灾荒,很多人因此而吃不上饭,也许是因为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经历,让他能够感同身受。

所以,在看到大家这艰难的处境时,他毫不吝啬的将道观中的粮食拿出来,帮助大家渡过了难关。

传闻在他所在的村子里,没有一个人因为闹灾荒被饿死。

就这样,久而久之道长张至顺的声誉便名扬在外,人们纷纷被他高洁的品质所感染,还亲切地将他称为“陆地神仙”。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至诚至善之人,却也逃脱不了人世间的黑暗。

在文革时期,道长与和尚一样在当时属于被批斗的对象,但由于道长张至顺在当地备受大家尊重,所以才得以幸免于难。

突然有一天,一位老妇人痛哭流涕地来到山门外,跪地请求道长张至顺下山,救她患有肝癌的儿子一命。道长张至顺在经过片刻的思考后,便答应了这位老妇人。

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老妇人的儿子在被治好病后却没有心存感激,反而被别有用心之人收买。

以一句“你救我,就是想贿赂我,我就要整你”,来诬陷道长张至顺,这使得张至顺伤透了心,为此还生了一场大病。

在几年以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道长张至顺又被人诬陷贪污观中的公款。可上面派来调查的人,在他的房间里搜了很久,除了一张写有二十元的欠条,并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他贪污的证据。

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张至顺常常免费为他人治病送药,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所以那些人便想方设法的除掉他。

之后,道长张至顺便去往了终南山,开始了常年隐居的生活,一心修行悟道不再下山。

直到年,在周围居住的村民多次请求下,再次下山主持修建亭庙,以供大家论道学习。在亭子建成之后,他才又开始了游方传道的生活。

在年,道长张至顺曾被中山大学邀请讲授养生之道,而且还为中山大学的师生们表演了金刚功与长寿功。

在他传授道家养生学的期间,礼堂里每天都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

在年,他还被邀请到上海去弘扬道教的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追捧。不仅如此,当时上海的各界媒体都对道长张至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然而,道长张至顺除了在国内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之外,在国外也备受推崇。

年,泰国在知道中国有一位道家学者很是厉害,便真诚的邀请道长张至顺去往泰国,为他们传授长寿功法。

要知道,泰国是崇尚佛教的,然而却十分的尊崇道教学者张至顺,可见他在道学上成就是有多么厉害。

不仅如此,泰国的军务大臣曾经为了将道长张至顺留在泰国,开出了许多诱人的条件,并且还给了他一张签过字的名片,可以在泰国任意通行。

也许面对这些诱人的条件,张至顺以一句:“我是一名中国人”给委婉的谢绝了。

后来逐渐年长的他,已经不能再四处奔波去传扬道法,于是便又回到了终南山,不再过问世间之事。

他虽不再出山,但为了不让道教的文化没落,便开始招收弟子传授道法。希望他们以后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弘扬道家文化。

直到年7,此时已经岁的道长张至顺,似乎预测到了自己寿限。于是,在将所有的事情提前安排好后,他便换上新的道袍,静坐在蒲团之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间。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这句话用在“陆地神仙”张至顺的身上是非常的合适的。

纵观道长张至顺的这一生,经历过人生的最低谷,也享受过至高的荣誉,面对各种诱惑能坚守住本心。

他一生坚持悬壶济世,却从不夹杂任何的个人私欲,像“神仙”一样普渡众生解救世人,却不追求任何的回报。

如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像道长张至顺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坚守住本心,不为名利所累,不被利益熏心,努力的跳出困境,从而找寻真正的自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yy/14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