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之路李宝实教授与长征医院耳鼻喉

2024/10/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重新想象长征历史

——论长征之路

医院耳鼻喉科

医院建院65周年、医院建院周年,在“重新想象长征历史”系列人文活动的开篇,我们讲述了屠开元教授和长征骨科的前世今生,让长征人重新审视梳理自己的历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今天,耳鼻喉科廖建春教授将给大家讲述中国耳鼻喉科先驱之一医院耳鼻喉科的故事。

今年是李宝实教授诞辰周年。廖建春教授年医院,年开始为生病在家的李宝实教授和儿子李伟(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送氧气,因此和这位耳鼻喉科大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一切外科手术都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上,只有将解剖学好了才能将手术做好。”一次,李老这样对廖建春说。廖建春将这句话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并且在后来的30多年从医生涯中付诸行动。

李宝实(~)

吉林梨树人,国内耳鼻咽喉科先驱之一,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一级教授。

从医执教60余年,在国内首创扁桃体挤切术、鼻内筛窦根治术、局部麻醉下喉全切除术及耳硬化症镫骨撼动术等。主编《耳鼻咽喉科全书》,编译《耳传音构重建手术》、《耳手术学》等

01

出生东北留学英国

李宝实教授年生于吉林梨树,年毕业于奉天(今沈阳)医学专科学校(中国医科大学前身),后留校任教从事耳鼻喉科医疗、教学。年,赴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院攻读研究生。3年后学成回国,仍回奉天(今沈阳)医专工作。

年轻时的李宝实

李宝实教授学成回国后就在国内率先开展并推广从英国学回的扁桃体挤切术,並对手术器械研究改进等,我们现在仍然在临床使用的扁桃体挤切刀就是李宝实教授改进设计的。当年我为李老氧气时,他讲的最多的就是有关扁桃体挤切刀的事。当时扁桃体挤切刀设计完后,第一例手术是在他儿子李伟身上试验的,医院手术室护士第一次看到扁桃体挤切刀,发现刀头很钝,就把刀头给磨了,李老不知道,做手术收紧刀环时由于刀头磨快了直接将扁桃体给切下来了,当时李伟才9岁,扁桃体直接吸入喉部造成窒息,李老马上将儿子头体倒挂,用手指把扁桃体从喉部挖出,虚惊一场。后来才知道刀头被护士磨过了。

日寇侵华东北沦陷后,李宝实教授联合东北医学界的爱国同行收集了日寇犯下的暴行,当联合国派调查组来东北视察时,他们就向组长李顿将军(外文名不清楚)反映情况(后来被称为东北抗日九君子),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调查组撤走后,日本军方逮捕了李宝实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李宝实之后保释出狱,为了安全考虑一个人离开东北,夫人和孩子留在了当地。

抗战期间,国内的耳鼻喉科老前辈们从全国各处向内地云集,李宝实与胡懋廉、王鹏万、姜泗长、张庆松等都在重庆、成都、武汉等地工作过,李宝实在重医院工作,在武医院工作过,抗战胜利后这一辈耳鼻喉科老前辈们就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落户。

02

扎根上海入职同济

年,李宝实在上海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平安电影院后面的华业大厦租了五室的别墅开办了李宝实医师诊所,并与帮他一起开业的护士结婚(原配夫人后来在沈阳病故,第二任夫人于六十多岁时脑溢血去世)。开诊所期间需要手术的病人则入住南京医院,李宝实教授定期去手术治疗,并在国内较早采用局部麻醉下施行全喉切除术获得成功,并积极推广应用鼻内筛窦根治手术。

年抗战胜利。年,同济大学收回白克路(今凤阳路)医院房产,医院,李宝实任耳鼻喉科主任。医院还有包括中国外科奠基人之一裘法祖教授、中国现代内科学重要奠基人之一过晋源教授、骨科学和创伤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屠开元教授、中国寄生虫病病理学开拓者杨述祖教授、著名心血管病和老年病专家、毛泽东医疗小组的总负责人陶桓乐教授、医院管理学家林竞成教授、著名眼科专家陈任教授、中国整形外科之父的张涤生教授、免疫学教授叶天星等在内的一大批医学泰斗。

医院时期的合影,前排右5为李宝实

年,国家决定将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至武汉,医院也一并内迁,不过李宝实教授不愿意去武汉,希望在上海成医院,可惜未能如愿。魏能润带领袁树声、黄选兆、沈艮祥、薛兴尧、王璁、李武功等十余主力医院,李宝实、黄嘉裳、张毅正等留了下来。

医院内迁正式开始的年,李宝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但实际已经不到科里上班,也不拿科室工资。~年每月的工资,由科室住院总医师去代领,然后全科十几二十名学生去南京路会餐一顿。据年到科里的张毅正医师当年与李兆基教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回忆,这三年里吃遍了从南京东路到南京西路的所有饭店。

03

穿上戎装成为军医

医院搬迁武汉工作结束,当时的第二军医大学吴之理校长将李宝实教授与裘法祖、屠开元教授一起从同济医学院请到了二军大,但武汉同济医学院与二军大商定三位专家每年必须抽出一段时间去武汉指导工作,李宝实教授就定在每年第四季度去武汉工作两个月,一直持续到年。

李宝实教授与屠开元教授均在年被批准入伍。期间李宝实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镫骨撼动术。

潜心研究镫骨手术

年10月1日,国防部长彭德怀签署国防部命令,颁发第二医院编制表;年4月28日开院,院址在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号,对医院(挂牌时经各方专家讨论最终确定为“医院”)。

年9月1日,第二军医大学医院命名为第二医院。医院除了医院全体人员外,医院(医院)部医院少量留用人员组成,医院医院,对医院。年9月医院迁至凤阳路新院址,医院,年获批对外称上海医院。

李宝实教授年加入第二军医大学后,担任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年—年,黄嘉裳担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为钱士良,医院耳鼻喉科的医教研工作,住院医师两边轮转。医院任主任,王井泉任长海主任,李老仍担任教研室主任,双边每周轮流教学查房,几位大家的名医工作室放在飞机楼。

年2月,李宝实正式关闭自己的诊所。年总后组织部来校检查工作,了解李宝实的各方面表现后,指示只要他本人有入党要求可以发展入党,李宝实教授入党时写了二份保证书,一是大女儿在解放前夕被朋友带去台湾失联了,若她己叛国则脱离父女关系。二是年幼时受过基督教洗礼,表态保证与宗教脱离关系。年,李宝实入党。

年代,李宝实教授创用颞外解剖标志测量法,为探寻耳部手术的新途径提供解剖学依据。编译《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一书,并提出鼻咽癌手术放射综合治疗方法,设计制成全套鼻咽部手术器械,有关鼻咽癌手术医院耳鼻咽喉科吕光宇教授在李宝实教授指导下率先开展。

年代,李宝实教授在总结鼻内筛窦根治术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上唇龈沟进路施行鼻窦、前及中颅凹颅底手术的新方法,3年后国外才有类似方法的报道。

潜心研究手术方法

李宝实教授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擅长书法、绘画、摄影、制图,懂实验动物的生理、解剖和饲养方法,还精于木、金工和雕塑技艺。

说到绘画,李兆基主任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李主任去李宝实家玩,见到李宝实教授在墙上作画,原来是墙壁裂了一条很长的裂缝,李宝实教授就随手将裂缝画成树枝,添上树叶和花朵,又画上了小鸟,一幅花鸟画展现在墙上,裂缝完全被掩盖了。李宝实教授还曾设计研制和改革过多种耳、鼻、咽喉部手术器械。我们看到的国内第一部医学专科全书《耳鼻咽喉科全书》中就能体会到李宝实教授全面的动物五官解剖学知识。

李宝实教授不仅医术高明,而且精通绘画、摄影等

他尤其强调外科医生的解剖能力

年9月,医院改名为上海医院。年10月,医院随第二军医大学迁到西安市。在西安期间,李宝实教授也与科室其他人员一样参加农村巡回医疗,并负责一个县的工作。由于体态较胖,农村的厕所是那种木板蹲坑,李宝实教授下蹲方便后很难站起来,为此,科里还帮他做了个木架子,可以坐着方便。

李宝实教授和李伟教授父子俩体态很相像。李伟教授我在科里见过,李宝实教授是我年第一次送氧气去家里时才认识。我拿着二袋氧气进入院门后,见别墅前有一很大的草坪,父子俩相距差不多有一米五左右站在草坪上面对面谈话。我想他俩为何面对面交流要相距那么远?再望下一看,二个人的肚子已经碰到了,这一米五左右的距离已经是父子俩最近的距离了。

04

组织编写临床巨作

年,李宝实教授因为中风先于大学回到上海,回沪后开始组织编写《耳鼻咽喉科全书》。

年7月,医院迁回上海原址,对外仍沿用上海医院。年李宝实教授与屠开元教授一起被任命为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

回上海后,李宝实教授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组织编写《耳鼻咽喉科全书》这部临床医学专科巨作。年1月17日在医院病逝。

李宝实教授生前曾立下遗嘱:1、遗体捐献大学搞解剖;2、不开追悼会;3、不分遗产。

其实,李宝实教授年2月关闭自己的诊所后,医疗器械均捐给了大学,诊所所赚的钱基本用在更新医疗器械和购买书籍和原版专业杂志上,唯一留下来的就是李宝实图书室的三大柜图书、杂志。李宝实教授逝世后,由李伟教授将其捐献给医院耳鼻喉科。

李宝实教授主编的部分学术专著

解放后,李宝实教授历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喉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及耳鼻喉科专业组组长等职务。曾被推选为全国第三、五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

年,中华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咽喉科学会全体委员合影留念

(此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重新想象长征历史系列内容

1、

2、

作者

廖建春

监制

夏继山

编审

王丹琳

编辑

方梅兰

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处

原标题:《医院耳鼻喉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ys/15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