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的源起

2021-12-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9.11”事件后,美国本土一直没有脱离恐怖袭击的威胁。纽约时代广场,年遭遇了未遂汽车炸弹袭击。虽然恐怖分子没有得逞,但也给美国,还有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敲响了警钟。这次袭击的幕后真凶究竟是谁?世界性的恐怖袭击为何屡禁不止?恐怖分子为何总是针对人群密集的有代表性的公共场所实施袭击?历史上,恐怖主义又是怎样滋生和发展的呢?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EK航班可以开始登机,EK航班可以开始登机……”扬声器中传出了柔美的女声,费萨尔?沙赫扎德看了眼手中的机票,起身走向登机口。

华盛顿,恐怖分子甄选中心。紧张、安静的办公室里突然警铃大作,“快打电话!别让沙赫扎德跑了!”电脑前的联邦调查局探员几乎是咆哮着发出指令。他们在EK航班乘客名单中,发现了搜寻已久的犯罪嫌疑人。

十几辆汽车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入口处紧急刹车,警察和特工们迅速冲进机场。一部分人冲向航站楼,一部分人直接分开人群,目标是停机坪。此时,沙赫扎德已登上途经迪拜飞往伊斯兰堡的阿联酋航空公司航班。登机通道被关闭,飞机正在滑行。当飞行员听到紧急指令后,飞机停止滑行,折返回登机口。联邦调查局探员几乎瞬间就出现在机舱,一排一排地寻找着目标人物。费萨尔.沙赫扎德抬起头,与探员四目相对,平静地说:“其实,我一直在等你们。你们是纽约警察局的还是联邦调查局的?”

至此,企图在纽约时报广场制造爆炸案的嫌疑犯费萨尔?沙赫扎德落网。从5月1日傍晚6点28分驾车到时报广场放下炸弹,到5月3日晚上11点45分在肯尼迪机场被捕,53小时20分钟,巴基斯坦裔美国人沙赫扎德,在此期间完成了从一名美国公民到阶下囚的蜕变。

纽约前市长彭博曾说:“当你同国内或世界上任何人谈起什么是纽约的时候,你可以说时报广场就是纽约。”现在不知道这位前市长再谈到时报广场时,还会不会这样骄傲——有着“世界的十字路口”美誉的时报广场已成为“骚乱广场”和“恐怖广场”。

5月1日下午6时28分,时报广场监控摄像头拍摄到一辆黑色尼桑“探路者”运动型多功能车停靠在纽约市中心西45号大街,毗邻百老汇多家剧院和饭店。6分钟后,这辆汽车冒出白烟并伴有爆破声,附近的小贩立即报警。6时40分,消防人员赶到现场,他们打碎车窗玻璃试图灭火时,发现车内藏有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包括三罐丙烷、两加仑汽油、大量化肥、爆竹,以及用来定时的廉价闹钟。晚上11时30分,拆弹小组拆除了爆炸装置。

随后,纽约警方和联邦调查局探员联手追查嫌疑人。5月2日7时30分,探员约翰?赖特钻到作案车辆车底,发现了发动机底部刻着的车辆识别码。警方随后追查到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一名19岁的女孩科拉斯。正是她在网上发帖,兜售这辆年的尼桑“探路者”多功能运动汽车。按照科拉斯的回忆,她4月24日与一名男子见面,两人以美元价格成交。那名男子给她13张崭新的百元大钞。科拉斯不知道男子姓名,但留有他的手机号。这是一部预付费手机,4月16日刚刚启用,机主还用它联络过宾夕法尼亚州一家爆竹厂。3日上午11时,机主姓名被查出:费萨尔.沙赫扎德。

下午3时,警方发现沙赫扎德走出其住所附近的一家商店,于是开始跟踪。但几小时后,沙赫扎德甩掉了警察。而他留在作案车辆上的钥匙中有其自家大门钥匙,得以让警方在他家车库发现烟花爆竹和化肥,这大大增加了他的嫌疑。

3日晚11时30分,沙赫扎德已经逃至机场。在赴机场途中,他打电话预定了机票,并在登机前用现金购买了机票。虽然此时美国已将沙赫扎德列入禁飞名单,但因阿联酋航空公司未参考最新的禁飞名单,沙赫扎德得以顺利登机。

如果不是一名海关工作人员在飞机起飞前30分钟发现旅客名单上有沙赫扎德的名字,恐怕他早已逃离美国。

据机上乘客回忆,沙赫扎德被捕时表现平静,未作任何抵抗。沙赫扎德被捕后对自己策划发动袭击、接受恐怖组织培训等供认不讳。

那么,沙赫扎德到底是谁?他又是如何成为一名恐怖分子的呢?

沙赫扎德

在时报广场安放炸弹“一举成名”之前,沙赫扎德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路人甲。这名巴基斯坦裔美国人不但拥有高学历,而且工作稳定、家庭美满,他成为恐怖嫌疑人的历程眼下还是个谜。

沙赫扎德生于年,是一名巴基斯坦前空军官员之子,年赴美国求学,就读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东南大学,后转学至布里奇波特大学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系统专业,年获得学士学位。

年沙赫扎德获得美国政府向申请赴美工作外国专业技术人员发放的H1—B签证后,沙赫扎德返回布里奇波特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年获硕士学位。

年中期至年5月,沙赫扎德在康涅狄格州诺沃克地区一家营销公司从事财务分析工作。

沙赫扎德的妻子胡玛·米安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商学学士学位,主修会计专业。

在一家社交网站上,米安这样描述自己:非政治,会说英语、法语、普什图语和乌尔都语。她在“兴趣”一栏填入“时装、鞋、包和购物,还有费萨尔”。她曾上传过一张沙赫扎德的照片,并在说明栏中写道:“我能说什么呢……他是我的全部。”

沙赫扎德与妻子育有两个孩子。年,沙赫扎德和米安以27.3万美元价格在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谢尔顿镇贷款购入一座新宅。正当事业、家庭臻于完美时,沙赫扎德选择辞职并断供房贷。他告诉房产经纪人,让银行收回房宅,因为自己打算回巴基斯坦。

沙赫扎德大学时期的指导老师威廉·格林斯潘回忆,沙赫扎德性格讨人喜欢,却不引人注意,属于按部就班完成学业的学生。如果不是这起未遂袭击事件,自己恐怕已经忘记有过这样一名学生。

一位名叫久里奇的经纪人最终接手了这幢房子。他回忆起沙赫扎德对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十分不满,并常常公开谴责。“我当时并没有在意,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小布什,”久里奇说,“但他在表达这一观点的时候态度似乎十分强烈。”

曾与沙赫扎德做了三年邻居的瑟曼回忆说,他经常独来独往,看上去孤独,有点忧郁,极少参与社交活动,也很难看到他停下脚步与人攀谈。他喜欢在早晨穿着凉鞋、宽松的衬衣散步。他们的车库里有玩具,后院是个游泳池。去年夏天,还有朋友来和他们一起户外烤肉。在瑟曼的印象中,沙赫扎德唯一古怪的地方就是晚上穿着黑色运动衣慢跑,“因为他说自己不喜欢阳光”。在家里,沙赫扎德有时穿着及踝的传统穆斯林长袍,但工作时则穿衬衫打领带。

按调查人员的说法,卖掉房子后,沙赫扎德一度返回巴基斯坦,在瓦济里斯坦地区一处恐怖组织训练营接受培训后,年2月3日回到美国,在布里奇波特租一套公寓,着手购置一些物品,包括后来用于发动袭击的那辆车。

那么,沙赫扎德是单独行动,还是受人指使?他发动恐怖袭击的动机是什么呢?

虽然沙赫扎德被逮捕以后,声称自己是单独行动,但美国人不相信单兵作战就能完成所有计划的程序。那么究竟谁才是沙赫扎德的后台?

塔利班事后不无得意地急忙宣称:我干的。而联系到沙赫扎德的身份,塔利班的话并不是没有可信之处。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情报机构目前认定,沙赫扎德可能接受过巴基斯坦塔利班一定程度的培训。沙赫扎德在巴基斯坦成长的地方距美军无人飞机打击塔利班目标的地方并不远,而且他在过去10年内至少10多次回到该地。虽有可能夸大事实,但沙赫扎德明确承认,他曾主动与多位塔利班领导人会过面。同时,经过调查沙赫扎德的财务状况后发现,他分数次共计从巴基斯坦带入美国8万美元现金。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资金来路,有可能是家庭资助他度过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也可能是用于支付恐怖活动的经费,或两者兼而有之。

一名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曾炫耀地告诉《新闻周刊》记者,他们不缺像沙赫扎德这样的新成员:“有了新技术,就不难在西方招募到人。而且,有西方公民身份的人是组织十分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有护照、学历、语言能力,适应西方城市生活。”他宣称,在过去的两年里,已有不少圣战者建立的网站链接到阿富汗塔利班的网站上,他们收到了数百个来自西方国家秘密圣战者要求加入塔利班的电子邮件。其中,有不少是像沙赫扎德那样有巴基斯坦血统的英美国籍志愿者。

虽然这位塔利班领导人所说的话有待考证,有一个事实却是,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在伊拉克,甚至在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的展开,美军确实消灭了不少想要成为恐怖分子的人,因而那些继续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则变得互相独立。从胡德堡的哈桑,到时报广场的沙赫扎德,兰德公司的恐怖主义问题专家布莱恩?詹金斯说:“他们主要都是一次性的,那就意味着没有前兆,不能很好地预防。”

那么,恐怖主义从何而来?历史上有名的恐怖组织又有哪些呢?

回顾历史,恐怖主义可谓历史悠久。公元一世纪以色列匕首党人冒险犯难,对罗马占领军实施恐怖活动,屡屡得手。十字军东征期间,中东穆斯林专门培训刺客,以暗杀方式顽强抵抗。神出鬼没的行事风格,令占领军心惊胆战,寝食难安。英语中“暗杀者”一词就脱胎于阿拉伯语,可见一斑。

以色列学者肖尔·谢伊把自杀性恐怖活动定义为:“一种出于政治动机,在理智的情况下主动实施的预谋暴力行为。实施者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他们在实施行动过程中与选定的目标同归于尽。实施者事先计划的死亡,是行动取得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当代自杀式恐怖主义的始作俑者,非黎巴嫩真主党莫属。年,真主党动用一辆装满爆炸物的卡车,突袭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80人丧生,轰动一时。之后接连攻击美法两国驻黎部队得手。万般无奈之下,美国只好选择撤兵,里根总统回忆录承认:“我们不能冒着海军陆战队,再次受到自杀式袭击的危险继续待下去。”

保持史上最多自杀式恐怖袭击纪录的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一贯以脱离斯里兰卡中央政府,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为目标。仅年到年,该组织就制造了起恐怖袭击。在黎巴嫩接受自杀式袭击训练的猛虎组织女性恐怖分子,选择在人头攒动的政治集会中,引爆人体炸弹,无数平民哀鸿遍野。他们还创下了成功暗杀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和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重伤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的惊人纪录。猛虎组织的自杀式恐怖袭击,让人谈虎色变,更吸引其他恐怖组织群起仿效。

年,“九一一”事件爆发,国力居全球之冠的美国,惨遭数十名心怀仇恨的自杀式恐怖分子,以最为原始的工具,直捣心脏地带。基地组织一战成名,借此掀起冷战后下一轮全球恐怖活动高潮。此后,自杀式恐怖主义如野火般,漫延二十余国,一发不可收拾。

美国著名反恐专家——兰德公司副主席霍夫曼指出,年以来,全球有案可查的80%自杀式恐怖主义事件,发生在“9·11”事件之后。年到年短短五年间,22个国家爆发起自杀式恐怖主义袭击,死亡人数余人,伤者高达数万,波及纽约、伦敦、马德里、莫斯科等国际大都市。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反恐前线国家,自杀式恐怖袭击甚嚣尘上,几乎每天都发生,俨然成为各国心腹大患。

那么,恐怖分子为何热衷于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甚至不惜成为人体炸弹呢?

其实,恐怖分子的目的,就是透过发动不对称奇袭,营造无所不在的恐怖气氛,引发民众陷入恐惧甚至歇斯底里状态,从而向各国政府施加强大压力。

恐怖袭击的幕后主谋者,往往擅长激发弱势族群的悲情意识,对恐怖分子大肆洗脑。他们操纵这些盲目的宗教或民族狂热者,在公共场所制造大规模袭击,再利用无辜民众的大量伤亡,引发社会恐慌。可谓策划于密室,煽动在乡间,点火于社会,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只求阴谋得逞。

芝加哥大学教授佩普在《以死求胜:自杀式恐怖主义的战略逻辑》一书中,阐述自杀式恐怖活动,早已超越传统恐怖主义形态,一跃演变为熟悉社会心理的恐怖组织,精心策划、操纵国际媒体的首选方式。他们或高举宗教信仰大旗,或诉诸民族主义情感,号召追随者放手一搏,以自杀彰显虔诚。他们往往通过强化成员的复仇心理,给予高度荣誉,再利用政府反应,达到最佳的媒体宣传效果。

恐怖分子往往伺机而动,选择人口密集地区和要害地点,发起致命一击。他们的恐怖袭击手法多变,常人难以想象。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发起进攻,人人担心成为下一次恐怖攻击的牺牲者。于是,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干扰,经济和社会秩序被破坏,造成民怨沸腾。

一旦政府反应过度,加强镇压,正是恐怖分子求之不得的,他们就会利用政府的过激反应,以达到他们分化离间本已紧张对立的族群关系的目的。

但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甚至自杀式袭击在根本上是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古兰经》宣扬伊斯兰为和平宗教,绝对禁止信徒自杀,对敌人禁止用火攻击,对平民不得无故杀害。《古兰经》中的名言:凡枉杀一人的,如杀众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众人。白纸黑字,掷地有声。而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却罔顾教义,滥用圣战字眼,败坏了伊斯兰教的声誉。

面对化整为零、层出不穷的亡命之徒,让各国政府伤透了脑筋。怎么才能彻底解决恐怖主义滋生和漫延呢?

十九世纪末兴起的无政府恐怖主义狂潮,屡屡行刺法国总统、意大利首相、俄罗斯沙皇、美国总统、奥匈帝国皇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肆虐欧美日的左翼恐怖组织比比皆是,比如德国红军派、意大利红色旅、日本赤军、德国直接行动组织、美国气象员组织等。不过,在国际社会一片喊打声中,这些组织都彻底退出了世界政治舞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ys/13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