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人别吃有毒,尚无特效解毒方法

2021-8-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近日,医院收治了因为食用剧毒野生蘑菇中毒的一家五人,肝肾衰竭,命悬一线。夏季,正是野生蘑菇生长季节,不少人喜爱野蘑菇汤鲜味,自行采食,对此,贵州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所应急处置科科长、主任医生周亚娟建议:最好别吃,不认识的更别碰。

剧毒鹅膏菌

“毒蘑菇有多种。“周亚娟告诉记者,野生蘑菇可食用还可入药,但是,在数千种野生蘑菇中,食用蘑菇、剧毒蘑菇混杂,难以辨别,有些蘑菇甚至要通过专家利用专业方法才能识别有毒无毒。

食用黑木耳

贵州森林植被丰富,野生蘑菇多在夏秋季节大量生长,群众喜欢采食,但一些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观相似、人们缺乏对毒蘑菇的辨别能力,极易将传统中食用的“伞把菇”“芝麻菌”“石灰菌”“火炭菌”和毒鹅膏菌类、亚稀褶红菇等毒菌混淆采食,导致误采误食毒菌中毒。

老百姓眼中的“火炭菌”(容易混杂有毒菌)

近几年,常有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毒蘑菇中毒已经成为我省主要的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引发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老百姓眼中的“茅草菌”(容易混杂有毒菌)

周亚娟举例,在最近对黔南某地的一次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当地群众售卖野生蘑菇中混杂有毒蘑菇,在劝说售卖者丢弃无效后,她花钱购买销毁,以免食用中毒。“凭感觉、经验,采食野生蘑菇,最后可能中毒甚至致命。”周亚娟认为蘑菇中毒发生的主要是因为蘑菇辨别非常困难,一些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间具有相似性,“最常见的毒蘑菇是鹅膏类蘑菇,这种蘑菇菌柄上有菌环,菌底部有菌托或根基部呈近球形膨大,但群众往往认为这种蘑菇无毒而采食。“

老百姓眼中的“荞粑菌”(容易混杂有毒菌)

食用蘑菇中毒会出现胃肠炎、肝脏损害、呼吸循环衰竭、神经错乱(幻想)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周亚娟说,群众一旦发现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表现,可采用多喝水,抠喉咙驱吐等方法,然医院诊治,并检测肝肾功能指标。

市场上售卖的混杂在一起的有毒和可食用野生蘑菇

??如何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周亚娟给出的最佳方案是:不认识的不要吃。??她建议,预防毒蘑菇中毒,基层工作者、乡村医生应加强健康宣传,通过进村入户、进学校等方式宣讲毒蘑菇的危害,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采食不买卖野生蘑菇,从根本上减少、杜绝食用蘑菇中毒事件发生。

形似黑木耳的有毒叶状耳盘菌

周亚娟特别提醒公众,不要被以下这些观点误导:

1.看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2.有无汁或断面变色可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3.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错!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

4.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错!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注意!野生菌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方法请珍惜生命,远离毒蘑菇!

总监制

敖祥

监制

黎秀禹终审

向昆鹏

编审

穆立坤编辑

李丹

来源

天眼新闻客户端

正在报名

江天地产杯·首届七星关区青少年才艺大赛

惊喜来袭,心动吗?

带上你的才艺

赶紧来报名参加吧

赶紧点击下方链接

报名吧~

别碰毒蘑菇!点这里,扩散出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ys/12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