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的医学摄影
2021-2-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通常拍摄医学摄影的照相机需要使用大镜头的单反数码相机。医学摄影的要求是最大程度的还原被摄主体的影像,拍摄地点一般在室内,相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在2~3m,所以根据拍摄面积的大小,需要适当调节镜头的焦距。医学摄影时所用的光源应尽量使用人造光源,如此可以使同一患者多次拍摄时的光源一致,以便在同等拍摄条件下对比。面部的突起部分(如鼻尖、鼻背、颧突等)容易落在高光点上,表面的细节难以拍摄出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以在被摄对象左右前45°放置离机闪光灯或者在镜头上安置环形闪光灯,以分散光源。闪光灯尽量用环闪或双头闪,尽可能避免阴影产生和反光产生。如果摄影室空间允许可在室内放2只摄影闪光灯,分别与被摄对象左右前45°放置,避免拍摄图像出现阴影,同时还可获得拍摄对象的细节。为柔化光线,可为摄影灯加上柔光罩或柔光伞。
①三脚架。调整好高度、距离和角度,使三脚架上的相机镜头高度与被摄部位保持水平位置,以避免过高或过低带来拍摄部位的变形。如果使用快门线或者遥控快门拍摄,可以避免相机抖动,以确保照片的质量。②背景布。可避免背景的杂乱,突出主体,维持所有照片的统一性。背景颜色太深会削弱对比度,从而会面部颜色较深的区域难以分辨。③其他小物件。发箍、发夹、尺子等。拍摄面部时,如头发有遮挡需用发箍束起头发使整个面部充分展示。尺子则可用来测量患区的大小,如血管瘤、瘢痕等,可以加拍一张带有尺子测量的局部照片,记录患处的尺寸大小。
正确曝光是取得良好照片的前提,曝光量取决于快门速度和光圈,现在的相机通常都有自动曝光装置,有光圈优先、速度优先、自动、程序挡等几种不同的模式,可以自动控制正确的曝光。
准确对焦焦点清晰是摄影的基本要求,现在的相机都有自动对焦装置,普通的面部医学摄影只需使用自动对焦即可,自动对焦可以迅速准确的对准拍摄物,非常方便。
中央构图与艺术摄影有所不同,医学摄影通常应该将主题放在画面的中央,如拟注射部位或病变部位放置在图像的正中。此外,如果是面部细节摄影,一般将部分五官也同时拍摄入内,这样的成像对比明显,同时也可避免拍摄图片张冠李戴。在面部以外的部位拍摄时,需要避免画面中只有皮肤,造成难以判断具体的部位。所以在拍摄时尽量将图片中带入身体标志的部位,如下颏、乳房、肚脐等;拍摄四肢时,应带入1、2个关节,以便确认具体部位。构图切勿歪斜,尽量以正常视角进行拍摄,相机镜头与被摄体的眼睛或鼻子等高。
标准化需要在术前术后照相过程中养成标准化的习惯,使术前术后照片各项条件均完全一致,才能达到一目了然的对比效果。要达到此要求,需统一术前术后各项拍摄要素,包括以上所述的同一背景、同一摄影部位和范围、拍摄距离、同一角度、距离等其他拍摄参数。
常用部位的拍摄方法
头面部
通常拍摄基本位5个面,正面、左右斜位45°,左右侧位90°。常用的镜头焦距为mm、拍摄主体的距离1.5m。如做重睑、内眦、睑袋等眼部手术,需另加拍局部的眼部特写照片,包括睁眼、闭眼、双眼上视3种状态。对于不同时段拍摄的照片,在拍摄的角度上要尽量做到条件一致。正面照片的位置容易调整,观察拍摄对象的双耳对称度可调整左右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头部的上下角度调整,一般情况下,嘱患者双眼正视相机镜头即可。左右正侧位的摆放要求是,使人中嵴重叠,或使双侧睫毛一致,双眼前视。左右斜位45°的拍摄摆放最难控制,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拍照面部斜位时,可规定将鼻尖轮廓与面颊部轮廓刚好相切的位置。对于一些特殊的手术,如做鼻尖鼻翼缩小、截下颌骨、颧弓降低、自体脂肪填充颞部、歪鼻矫正、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等手术,需加拍一张仰头位的照片。仰头位的摆放也很容易出现不一致,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头部上仰,使鼻尖与上睑睫毛根部成一直线。一般情况下,做面部拍摄时,均为面部静止表情加睁眼的照片,在一些特殊情况时,还需要拍摄有表情的照片,如肉毒毒素的注射,由于肉毒毒素注射大多和肌肉收缩有关,所以拍摄时除了需要各个角度的静止面部照片之外,还需要有不同表情的动态照片,如笑容、抬眉、皱眉、鱼尾纹展露、颏肌收缩、下拉口角等常用的表情;咬肌缩小:在咬肌注射拍摄时,除了正常不做表情的拍摄外,还需加拍患者咬紧牙齿的肌肉反应情况。拍摄婴幼儿面部时,禁止使用闪光灯。
乳房
拍摄范围从双肩至脐部,注意不要拍摄到患者的面部,双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背后,需拍摄正位、左右斜位(旋转45°)、左右侧位。不应在照片中拍摄到患者的衣服,常用的镜头焦距45mm,拍摄主体的距离为1.5m。
腰腹部
拍摄范围从乳房下缘至大腿上部,双臂高举过胸,需拍摄正位、左右斜位(旋转45°)、左右侧位。常用的镜头焦距60mm,拍摄主体的距离为1.5m。
四肢
拍摄时需要注意加入邻近的关节等参照物,以明确显示出被拍摄的部位。常用的镜头焦距40mm,拍摄主体的距离为1.5m。臂部/大腿:拍摄范围从脐下至膝下。需拍摄正位、左右斜位(旋转45°)、后位、左右侧位。小腿/足:拍摄范围膝上至足。需拍摄正位、左右侧位、后位。肉毒毒素瘦小腿肌肉拍摄时,相机距离患者1.5m,镜头焦距调至40mm,可要求患者踮起脚尖,拍踮脚时后位,以显示小腿后群肌肉,与小腿皮下脂肪堆积相互鉴别。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注射前后的效果,可用皮尺测量腿围,并拍摄记录下腿围的大小以便术后比较。上肢:应包括肩部与整个上肢。前臂:拍摄范围肘关节至指尖;手:拍摄范围包括腕关节和手;手指:拍摄范围指尖至掌指关节。根据需要设置各种拍摄方位及姿势。
小部位
一般情况下,都是做一个全面部的拍摄,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可以放大镜头的焦距,或缩短拍摄的距离,拍摄更小范围的放大照片。如耳部,正位、侧位、45°、耳后位、耳局部像。常用的镜头焦距mm,拍摄主体的距离为1.2m。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拍摄时需充分暴露拍摄部位,如手术部位在身体及躯干部位时,衣服需充分敞开或脱掉,尽量避免在画面中显现出患者的服装。
作为一种特殊的医学资料,整形外科的医学摄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因其特殊性而应具备更严格的要求。拍好医学摄影不仅对临床工作及学术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疗纠纷不断出现的今天,客观准确的图片资料也有利于准确反映医疗过程和结果。不仅能维护患者的利益,也能保护医务人员权益,在化解纠纷中起着举证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