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最迷惑的六大问题
2023-2-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怎么护理小孩,都是新手上路,顶多跟生过宝宝的亲戚朋友讨教一些经验,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摸索着进行,难免走错路,犯迷糊。
01宝宝需要每天都洗澡吗?
如果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宝宝经常出汗,而且宝宝比较喜欢洗澡,可以每天给宝宝清洗一下,但是注意洗澡的时候水温不宜过高,注意室内温度,避免着凉。给宝宝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简单冲洗一下即可。冬天气温较低,可以选择隔一天洗一次澡,
注意:平时给宝宝洗澡,直接用清水清洗即可,不要经常使用沐浴产品,平时最好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衣服。
02宝宝可以剪指甲吗?
新生儿指甲尚未完全形成,且很软,不会伤害到宝宝,因此不主张给1个月内的宝宝剪指甲。等到宝宝长大一些以后到处乱抓或指甲过长的时候需要剪指甲,所以未满月的新生儿不建议剪指甲,除非出现划破自己皮肤、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才给其剪指甲,
剪完后的指甲,要注意磨平,为新生儿修剪指甲时注意不要剪到皮肤,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
03可以给宝宝掏鼻子吗?
可以的,要注意方法!宝宝的鼻孔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发现鼻屎变得较硬,不要急于去掏,先用热毛巾敷在鼻子上,等到软化再去用棉签弄下来。还可以在鼻子里滴几滴香油,这样避免了它的粘稠度与粘附性,增加了润滑性能,让宝宝的鼻孔不受伤害。
04可以给宝宝掏耳朵吗?
宝宝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掏耳朵。有的家长用掏耳勺给孩子掏耳朵,这样做很危险,如果护理不当,孩子的耳朵很容易发生感染。儿童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05新生儿脐带护理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听说脐带不能沾水,也不能洗,实际上是不对的。脐带在2-3天开始脱落,一般在2周之内脱落,有的时候会比较晚,3周脱落的也有,但大多数会在2周脱落。在没脱落之前,有可能会有些分泌物,尤其是当脐带出现坏死,会有白色分泌物但不是脓,没有发炎也不发臭,这时需要消毒,擦干净。一般是用75%的医用酒精,用干净的棉织去消毒,因为脐带残端有点硬,如果不敢碰脐带,只是消毒外周皮肤,那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它牵起来,把脐带底下根部位置消毒,要把分泌物清理干净,然后保持干燥。
洗澡的时候最好贴一下,洗完澡之后用酒精消毒,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沾水。有的人是其它地方都洗,就肚脐那个地方不洗,也是不行的。脐带也需要洗,但是洗干净之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棉织把水吸干净,然后用医用酒精消毒,才是最正确的。另外要观察脐带的情况,如果在2周之内能脱落,大家都不用太担心。
如果一个月都不脱落,我们需要去检查有没有遗传病。因为有一种遗传病是脐带脱落延迟,有可能1-2个月都不脱落。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脐肠瘘的情况下,脐带一直有供血,脐带一直都不脱落,只有干燥后才能脱落。另外,如果是分泌物比较多,2-3天之后不再有分泌物,或者在要脱落的时候,1-2天会有白白的分泌物出来,消毒后能够消失,可以不用管。但是如果持续有分泌物出来,则需要排除脐肠瘘,要到小儿外科去做造影检查。
06新生儿眼屎多?四种情况要知道
1、新生儿眼屎多是正常现象
家长们会发现,新生宝宝的眼屎多,这其实是因为人类的眼睫毛一开始是向内增长的,刺激到了眼球,使眼部分泌物增多,眼屎也就多了。等宝宝一岁多了,眼睫毛向外增长不刺激眼球了,眼屎自然就少了。
2、宝宝上火了
因为小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好,吃得多了营养过剩就容易上火,眼屎就增多了。这时家长们不要盲目地给孩子为降火的营养品、药物,因为,宝宝6个月以下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母乳中的营养和水分已经足够;1岁的宝宝不要补充过多糖类,会让宝宝挑食、患龋齿。所以家长们买药物要遵循医嘱,看清配方表,并尽量让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少喝配方奶,等能够吃辅食的时候,食用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3、宝宝的眼睛被细菌感染了
如果宝宝的眼屎原来没那么多,突然变多了,宝宝睁不开眼,眼睛有红血丝,还很痒,那就不只是上火那么简单了,宝宝可能得了结膜炎等眼科疾病,医院检查确诊,不能够盲目给孩子吃药或留有侥幸心理认为不是什么大事,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宝宝视力。
4、宝宝鼻泪管发育不全
小宝宝的鼻泪管还很狭窄、短小,眼泪不能及时排出,丛而积累成眼屎。家长们可以按摩宝宝的鼻梁,来使宝宝鼻泪管通常,但是要注意轻柔。家长们在清理宝宝眼屎时,要先用流动的清水将手洗净,然后用洁净的毛巾或者消毒棉沾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给宝宝轻轻擦除眼屎,清洗眼睛周围,不要直接用手给宝宝擦。如果眼屎轻擦不掉,也不要使力,宝宝皮肤娇嫩容易受伤,可先用毛巾热敷一下,再进行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