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年轻人谢静医生访谈录
2022/8/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耳朵树一直希望采访中国年轻的耳科医生,试图揭示一个年轻耳科医生的成长轨迹,让听损患者知道除医院就诊之外,还知道有一群人在为他们的听力健康而努力。
”谢静: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生,龚树生专家团队成员
小编采访手记跟谢静医生约好做访谈,耳朵树一行人匆匆赶往医院。医院,却发现谢静医生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我们都不好意思打扰。最终还是利用她的晚饭时间,完成了这次访谈。
以我原先的认知,这样忙碌的医生大多话少,也不太有耐心去跟人解释太多,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跟她提出要求:要全程拿着我的手机说话(注:小编极重度耳聋,双助,需要使用能将语音转文字的App进行记录),还要尽量放慢语速(可以更 地转写文字)。谢静医生人很nice,欣然答应了我的请求,采访过程中还一直刻意对着我说话,方便我能够辅助读唇。
采访前,我设想了很多可能发生在谢静医生身上的煽情故事,但统统都没有遇到,谢静医生就用平和真实的语言回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讲述她的经历和期待。
你可能会问,这样采访会不会太过于平淡?
我想,在你看完这篇采访后,一定能深刻地感受到,有一些美好的人和事,平淡本身就蕴含着吸引力。
谢静医生专访实录耳朵树:谢医生,您觉得为什么我们选择您做访谈?
谢静:是不是龚主任推荐的?
耳朵树:我见过你最多,医院、每次查房、每次社区公益活动都有你,总是能见到你。虽然不认识,但是很熟悉。医院患者见得最多的医生。所以通过采访你,或许能完整地体现一个年轻医生的成长轨迹,也能更清楚患者的就医流程。因此向龚树生主任申请想一定见到您。
耳朵树:能讲讲平时您的工作都有哪些吗?
谢静:在医院的工作,主要分为三类:“医、教、研”。
其中最核心的是“医”。医院耳科主治医师,和6位住院医生(每人负责3个床位的病人)一起负责龚树生主任的这一组常规17张病床,收入病人之后要负责他的治疗方案、治疗进度、随访等一系列工作。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工耳蜗手术为例,我需要看到患者的全套标准的检查方案、确定术前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比如有没有感冒发烧等不适合马上接受手术的情况。
总体来说,我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对上,遇到无法做决定的向主任请示;对下,要负责比我更年轻的住院医生的传帮带。确实患者见我的机会比较多。
小贴士:
医师职称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PS:
1、教授和副医院医院才有,在职称上: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医院,会设置住院总医师岗位,目的是为了让住院医师在晋升主治医师前承担较多的工作量,以便得到高强度工作压力的锻炼。
3、主治医师是医生们在年轻时努力的目标职称,在医院里他们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是医院的骨干。
耳朵树:医院有“友谊联盟”和“大师班”,很多医院规培、进修。主要是进修学习哪方面?
谢静:我目前担任科室的教学秘书,协助主任制定“住院医生、规培医生、进修医生”在本院的教学计划。
耳朵的结构非常迷人:三块听小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颞骨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骨头,耳蜗及周围的组织非常精密,而且和包括鼻腔口腔、大脑在内的很多器官都是连通的,所以耳科医生成长其实是很慢的。
医院接触不到这么多的病种和手术,医院定向支援了内蒙、河北等地的医院,形成了“友谊联盟”。医院耳科手术的病种丰富、相关的病人多、病例多,还定期会组织科内讲课和国内外专家的授课,这样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可能在友谊几个月见过的病种比在基层几年见的还多,经验更丰富。年轻医生得到成长,回到医院会更好地服务当地的老百姓。
耳朵树:那“研”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谢静:首先是学术交流活动。医生这个职业必须不断地学习,因此各类耳科学术会议是必须要参加的。 的病种、最前沿的手术方法都需靠参加学术会议来获知。
目前医院承办了北京市级和 的耳科学术活动,比如耳科颞骨解剖班;还定期组织大师班,组织 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我目前还担任了京津冀疑难病例研讨会的秘书长,这是一个社会性职务,每一期都要参加,筛选研讨会病例。
其次是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包括了龚树生主任的一些临床资料的整理。
耳朵树:一说到医生的工作,我们总想着怎么治病,但可能还有很多事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不由感叹原来医生也会做这样的小事啊。除了“医教研”以外,能说说您在工作中还有什么小事情吗?
谢静:小事情也挺多,比如做病人的思想工作,这个其实属于医的范畴。
比如,你负责这个病人,他希望治疗什么、有没有家人陪伴、有什么疑虑,这都是医生要知道的;再比如,有些问题病人希望你给他肯定的答案,但医生不是神,不能打包票但又要让他有信心。
所以说好医生也是心理专家,医生永远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人,是人就有各种各样的思绪和需求。
此外可能就是你之前说的,经常在一些义诊和群众科普宣讲活动中见到我。
耳朵树:耳科医生这个职业收入并不高,而且经常会遇到比较急躁的病人,你为什么选择成为耳科医生?
谢静:我读硕士和博士时,都是龚树生主任的弟子,入门就是龚主任带着,所以先入为主地选择了耳科。
做耳科医生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耳科,耳部结构很精细,细微的结构却有神奇的功能。应该说,我对耳朵是越看越喜欢。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很喜欢显微镜下做手术。女孩子的体力不够好,在显微镜下做手术轻松一些,这个应该比较个人哈。
耳朵树:很多耳科医生或听力师,都有一个习惯,看人先看耳朵。你也是这样吗?
谢静:确实是。很多习惯是无意识中养成的。我们经常说个笑话——一个病人说:“大夫,我鼻子堵了。”(大夫)“好,先看看耳朵。”病人强调说:“大夫,我是鼻子堵”(大夫)“好,先看看耳朵。”(注意:鼻子堵了,实际情况中确实要看看耳朵的。)
耳朵树:您现在做了多少例人工耳蜗植入了?
谢静:人工耳蜗植入,需要先做很长时间的助手才能自己完全主刀。目前,完全自己主刀应该有20多例了。
耳朵树:有想过十几年后,你也做了上千例了,你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谢静:这个没有想过,小步徐行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能没有捷径,就是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我喜欢从始到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