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耳日,我们向你报告一件事
2023-3-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特约撰稿
任大刚
我奶奶七十多岁的时候,听力明显下降。有时候在背后叫她一声,她没反应,提高音量再叫一声,她才转过身来,问,你说啥。
那时的午后时光,几个老闺蜜喜欢来找她,她们围坐在一起,晒太阳摆龙门阵,说闲话。我发现她总是很注意看别人的嘴,后来我才明白,她一方面在用心“听”别人说话,同时也在用心“看”别人说话,以便准确地掌握别人在说什么。
这时她不再问别人说了啥。她清楚别人说了啥,然后点头摇头,或者用很低的声音表明看法。
那时很少有人使用助听器。很多老年人听力下降,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不必在意。
一个关于声音的礼物
我想给她买个助听器,让她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听到我们说话,而不必每句话都要大声对她说。实际上,如果是健听人,每句话是快是慢,音高音低,都是饱含情绪的,如果每一句话都是吼叫,那就可能会传达一种情绪——不耐烦。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助听器的信息,打算在那一年的春节,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但是不巧,老婆怀孕了,这年的回家计划泡汤,礼物也没有送成。不成想,随着孩子降临,工作繁杂,换房子等等,一晃就是三四年不能回家,等到再次回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这个设想中的礼物也没有送出去,成了终生遗憾。
如今回想起来,根据我的有限观察,老年人听力下降后,至少带来三重不便:其一、社交半径缩小,社交活动减少,加速机体老化;其二、精神交流减少,加重精神孤独;其三、娱乐生活不方便,与社会脱节。
“耳朵背”不只属于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老化出现听力下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眼下俄乌战争正酣,相信有不少乌克兰民众听力会被炮火毁伤,虽然还看不到战争对听力损害的评估,但一名抗战老兵的故事,足以说明战争的危害。
这名至今健在的抗战老兵叫雷生友。抗战期间,他们使用苏联援助的大炮打坦克。有一次,他躺在大炮旁边睡觉,战友们打炮的时候忘了叫醒他。结果炮弹一发射,他的耳朵被震得出血了。那个时候没有办法,只能塞住,医院,医院也没什么办法,几天后开始流脓,最终耳朵完全听不到声音。
▲雷生友老人(图/像素笔记)
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年月,《文汇报》的一则报道称,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万,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4.66亿人是听力残疾人。据估计,到年,超过9亿人——或者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将会丧失听力。
听力残疾不像肢体残疾那么明显,庞大的听障群体淹没在茫茫人海,往往被忽视。
聋人足球队员的不屈与困境
耳朵接收到的信息量,可能仅次于眼睛,因而听障患者遇到的困难,可能仅次于盲人。但湛江聋人足球队的辉煌成就,却也证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听障患者的执着。
雷州半岛上的湛江市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年秋季开学,受那一年世界杯的启发,22岁刚刚师范毕业的语文老师郑国栋花25块钱,买了个商店里的足球尾货,组织了一批前途渺茫的听力残疾孩子,开始了足球训练。
谁也不成想到,经过训练,他们随后在首届全国残疾人足球赛中获得亚军;第三届比赛获得冠军;年,以这支球队为主体的国家队,参加了希腊第一届聋人足球世界杯。从年到年,这支球队所向披靡,被称为聋足中的“巴萨俱乐部”。
▲郑国栋及其队员(图/像素笔记)
郑国栋后来还在这所特殊学校组建了聋人女足。5年,女足和男足都拿下广东省运会冠军;7年2月,女队去泰国参加U18聋人室内足球赛,又摘取了桂冠。
特殊的球队,有着特殊的队员。
以女队队员陈智慧为例,她一岁的时候,因医疗事故导致听力受损,这个贫寒家庭的最大愿望,是希望她将来找个人嫁了,减轻家里负担。
读初三时,同村有个残疾人愿意娶陈智慧。父母想让她答应这门亲事,但她拒绝了。母亲为难地说,家里没钱,供不起你读高中。陈智慧说,我踢足球,去省运会拿冠军赚钱。
5年,女足和男足都拿下了省运会冠军,每人得到了数千元奖金,这笔钱解决了她高中三年的费用。
年2月,她前往泰国参加第三届亚洲聋人5人次足球锦标赛,受到了组委会和大家的认可,获得“亚洲最好的聋人守门员”称号。
一时的辉煌战绩,无法抵御生活的全部挑战。如今,在坚持踢球的同时,陈智慧还在麦当劳和一家专门雇用听障人士的小吃店中打双份工。毕业离开的队员们也都从事着类似的工作。
▲陈智慧在工作(图/像素笔记)
教练郑国栋忧心忡忡地说,聋人群体就业,无法面对面跟人家交流,只有在那种流水线,不用太多沟通交流的岗位,才能获得高一点的就业机会。但再过5年,可能普遍都是智能化、机械化了,他们的就业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用科技让听障者看到美好
往日辉煌的战绩与无法预测的将来,形成对比,让人气馁。腾讯天籁行动决心改变这种尴尬状况。
年9月27日国际聋人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联合新华社·声在中国、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设备厂商等,共同发起“天籁行动”,免费开放腾讯会议背后的天籁音频AI技术,提升人工耳蜗降噪效果,改善人工耳蜗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两年多来,他们围绕“听力测试”、“辅助听力”、“公益救助”三个层面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通过免费开放天籁音频AI技术,联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其中。
年月日,全国爱耳日,他们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成立“天籁听未来行动合作体”,推动天籁行动的技术成果惠及更广泛人群。
陈智慧正是受益于腾讯天籁AI技术赋能的联通畅听王卡升级版。这项脱胎于腾讯会议的技术,被搭载在畅听王卡升级版上,可推动单一字节言语识别率和实时字幕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66%和5.5~9.9%,帮助听障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与健听人士展开无障碍沟通,搭建起陈智慧和教练、同事、家人等的沟通桥梁。和足球一样,现代科技帮陈智慧逐渐塑造走向社会、走向工作的自信。
此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还联合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天籁青年人才基金”,宣布未来一年内将为位听障青年人才进行人工耳蜗手术补贴和听力言语康复补贴。
图/像素笔记
29岁的厦门大学博士赵蚰竹受益于这笔基金。她4岁时,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年2月8日植入人工耳蜗,2月17日顺利开机,适应了一会儿后,她的盲听基本可以达到60%。尽管有些声音还听不太明白,但是它带来的新鲜、生动、丰富的声音让她非常兴奋。
什么是好的科技
大洋彼岸的战争正在进行,高科技武器正在一一登场演示。我们悲哀地发现,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变成杀人效率更高的武器。在这个科技发展令人头晕目眩的时代,做一名人文主义者很容易,也很难。
首先,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科技应该让每一个人从中受益。“腾讯会议”的使用者达到2亿多人,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需要开会的人,中国万听障者中也有大量需要使用“开会”功能的人,他们不该被遗漏,技术开发者们没有遗漏对他们的关切。
其次,“腾讯会议”的科技公益,展示了产业技术如何走出局限,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技术开发也可以做到商业和公益的有机结合。
公司的首要任务是赚钱,技术开发是服务于这个首要任务的。不能赚钱的事务是公益。
但公司存在的意义,并不纯粹只是为了赚钱,公司直接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是公益。那么技术开发在服务于商业(赚钱)的同时,实际上也可以把公益纳入视野,利用“技术外溢”,解决公益难题,从而放大公益事业的社会效益。
再次,科技本身无所谓善恶,无所谓好与不好。但科技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由什么人运用科技,却可以放大善恶,甚至可以成倍地放大善恶。
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善良的人成就善良的科技。在“天籁行动”上,我们发现,科技向善,这种理想状态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