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图之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
2017-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上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联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与足少阳胆经相接。《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脏腑病: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经脉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和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
关冲用于急救和急性咽喉肿痛等;中渚主治耳疾;外关主治侧头、侧胸、上肢疾患和热病;支沟主治便秘;天井主治瘰疬;肩髎等肩周穴位主治肩臂部疼痛;翳风主治口?、耳鸣、耳聋;角孙主治侧头痛、颊肿;耳门以治疗耳疾为主;丝竹空主治目疾。
天牖、翳风针刺手法不宜过强,避免遗留后遗感;耳和髎、翳风、耳门针刺时应避开动脉;关节及面部腧穴不宜进行瘢痕灸。
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髎),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沿颈项部至肩上,进入锁骨上窝。耳部分支,从耳后入耳中,经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分支,从目外眦下走大迎,再向上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行颈部,会合前脉于缺盆,内行进入胸中,通过横隔,络肝,属胆,沿胁肋内,下达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入髋关节部。主干脉从缺盆下经腋部、侧胸、胁肋部,下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行腓骨之前,达外踝前,沿足背部,止于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沿第1、跖骨之间,止于大趾端,接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脏腑病:口苦、目眩、疟疾等;经脉病: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
瞳子髎主治目疾;听会主治耳疾;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主治头目耳疾;本神主治神志病;阳白主治目疾;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主治头目、神志病;风池主治头目鼻和神志病;肩井主治颈肩痛;渊液、辄筋主治胸肋痛;日月主治肝胆病;京门主治肾、膀胱病;带脉主治妇科病;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治疗以下肢痿痹为主;阳陵泉主治胆及下肢病;光明主治目疾;悬钟治疗以头项病为主;丘墟主治胁肋痛;足临泣、地五会主治头目病;侠溪、足窍阴主治耳、目及热病。
风池穴宜向下斜刺,肩井穴不可深刺,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穴均宜斜刺,不可直刺。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1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与督脉会于头顶部。目系分支,从目系下循颊里,环绕唇内。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低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脏腑病:胸满、呕逆、飨泄、嗌干、遗尿、癃闭等;经脉病:腰痛、疝气、少腹肿等
大敦主治妇科、前阴病;行间、太冲主治头面五官病;中封、蠡沟主治前阴病;膝关主治下肢痿痹;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治疗以妇科、前阴病为主;章门、期门主治肝胆、脾胃及胁肋病。
急脉穴避开动脉,章门、期门穴宜斜刺,不可直刺。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向后从尾骨端(长强)行于脊柱的内部,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直行至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齿龈(龈交)。《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
长强主治肛肠病;腰俞、腰阳关、命门主治腰痛及下肢痿痹;至阳主治胸胁痛;神道主治神志病;身柱主治脊背痛;陶道主治疟疾和热病;大椎主治热病及外感;哑门治疗以舌强不语及中风为主;风府治疗以中风及癫狂痫为主;脑户主治头项痛;百会治疗以神志病和内脏脱垂为主;上星以治鼻病为主;神庭主治神志病;素髎、水沟升血压。
长强穴针尖宜向上斜刺;哑门、风府穴宜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不可深刺;素髎、水沟、兑端、龈交穴宜向上斜刺并浅刺,一般不灸。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向上前行至阴毛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素问?骨穴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
曲骨、中极、关元主治妇科及前阴病;气海、神阙主治肠道病;下脘、建里、中脘、上脘主治胃肠病;巨阙、鸠尾、膻中主治心肺病;天突主治肺咽病;廉泉主治口舌病;承浆主治面口病;关元、气海是保健强壮要穴。
脐以下腧穴孕妇慎用;神阙穴禁刺;天突穴向下沿胸骨柄后缘缓慢刺入;廉泉穴向咽喉部刺。
云南白癜风医院云南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