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图之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
2017-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属心系(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络小肠;从心系联络咽、目系(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和肺,从肺部浅出腋下(极泉),循行于上臂内侧后缘,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之后,经肘部和前臂内侧,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脏腑病:心痛,嗌干,口渴;经脉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极泉、少海治疗心病、肩臂疼痛麻木;神门、阴郄、少冲治疗心与神志病,其中神门尤治失眠,阴郄又治血证;通里主治舌强不语。
针刺极泉应避开腋动脉;灵道、通里、阴郄、神门不宜深刺,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掌和腕部尺侧,循行于前臂外侧的后缘,经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向上沿臂外后侧至肩,绕行肩胛部,内行从缺盆进入体腔,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从缺盆沿颈部至面颊,到达目外眦,进入耳中(听宫);分支从面颊低鼻,止于目内眦,下接足太阳膀胱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经脉病:耳聋,目黄,嗌痛,颔、颊肿,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少泽治疗乳少;后溪治疗头项强痛、正中腰痛;养老治疗老人目视不明;支正治疗疣证、头项痛;小海治疗肘臂疼痛麻木;肩贞、臑腧治疗肩痛;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等治疗肩胛背项痛;颧髎治疗齿痛、面痛、口歪;听宫治疗耳疾。
针刺背部和颈部腧穴应注意角度和深度;听宫宜张口取穴进针。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于巅顶(百会)。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络脑,向下至项部,沿着肩胛内侧,夹脊柱,抵达腰部,进入体内,络肾,属膀胱。腰部的支脉,向下经过臀部,进入腘窝中。后项部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侧缘下行,经臀部,沿着大腿外侧后缘,与腰部支脉在腘窝相合,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交足少阴肾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脏腑病证: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等;经脉病证:目痛,鼻塞多涕,头痛以及项、背、腰、股、臀部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头面部、颈部穴位以近治作用为主。睛明、攒竹以治疗目疾为主;眉冲、曲差、五处、络却治疗头痛、目眩。背俞穴分别治疗相应脏腑的病证;膈俞治疗血证。足太阳膀胱经第侧线上的穴位治疗作用与第1测线上的穴位相近。其中膏肓主治肺虚证和虚劳证,志室主治肾精不足之证,秩边主治腰骶痛。臀、股部穴位以近治作用为主;膝部以下穴位以远治作用为主,其中委中主治腰背疼痛,承山、承筋主治痔疾,昆仑主治后头痛,申脉主治癫狂,至阴主治胎位不正。
睛明穴针刺时应首先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进针后不能大幅度提插捻转,避免损伤血管和眼球,出针后应按压针孔,避免出血;针刺天柱时应向下刺或直刺,并控制针刺深度;自第1胸椎到第胸椎棘突旁的穴位应向脊柱方向斜刺,严格掌握针刺深度,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脏器;针刺承山时刺激不能过强,以免造成腓肠肌痉挛;至阴穴矫正胎位多用灸法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联络膀胱。其直行的支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入肺中,循着喉咙,上夹舌本;其支脉从肺出来络心,注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接。有一腧穴通路: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脏腑病: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等;经脉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腰脊强痛、腘内廉痛、小腿内侧痛、内踝肿痛、足跟痛等。
涌泉用于急救,主治神昏、晕厥;然谷主治妇科和生殖器病变;太溪为补肾要穴;照海主治咽干咽痛、失眠、癫痫;复溜主治汗证;其他小腿部腧穴主治妇科、前阴和局部病证;下腹部腧穴主治妇科、前阴和胃肠病证;上腹部腧穴主治腹胀、泄泻、便秘等胃肠病证;胸腹部腧穴主治胸、肺疾患。
腹部腧穴孕妇禁刺;右侧幽门深部为肝脏,不可深刺;胸部腧穴自步廊至俞府应平刺或斜刺,不可深刺,以免损伤心、肺。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灵枢?经脉》:心主手厥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脏腑病: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等;经脉病:腋肿、肘臂挛痛、掌心发热等。
天池主治乳疾;曲泽主治急性吐泻;郄门主治急性心痛和血证;间使主治心痛、呕吐;内关主治心悸、心痛、胃痛、呕吐;大陵主治癫狂;劳宫主治口疮、中风昏迷;中冲用于急救、心绞痛。
天池应斜刺、平刺,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肺脏;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等穴针刺时应避免刺中肌腱和正中神经。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