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进展

2022-9-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年,在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诸多成就。

1.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走出国门

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上市以来,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并于年顺利通过WHO预认证现场检查,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达成了长期采购协议,年正式向国际市场供应,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质量获得国际肯定,实现了打开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

2.马凡综合征基因突变在实验室被成功修复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病因是在“FBN1”这一关键基因上,A和G的位置发生了调换,患者大部分在50多岁就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广州医院和上海科技大学研究人员采用碱基编辑器,直接将“FBN1”突变基因中的A和G的位置进行调换“归位”,纠正了“拼写错误”,最终在开展实验研究中的18个胚胎中,有16个基因型完全正常,在胚胎层面成功对马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完成修复。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杂志。

3.“人工耳朵”首次在患儿身上培育成功

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医院的研究人员从患有小耳畸形的儿童患者未完全发育的耳朵中移取软骨细胞,种植在3D打印的耳朵模型支架上,首次在患儿身上制造出了新的耳朵。结果5名患儿中有3名患儿的耳朵能够维持正常形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

4.原创生物新药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

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新药——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1类生物新药证书(国药证字S0001)和注册批件(国药准字S0002)。该产品是在人体天然免疫调节蛋白分子结构基础上进行氨基酸序列系统改造获得的新型高效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蛋白分子,表现出更高效的免疫调节和增强功能,是除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和人干扰素(普通和长效)两大类药物以外,研发成功的又一种全新乙肝治疗药物。

5.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我国实行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制度后首批备案的8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之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医院合作开展的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已入组的23位卵巢早衰患者中,9位患者有优势卵泡活动,2位患者获得临床妊娠,其中一位顺利诞生健康婴儿,另有2位患者已经获得可移植胚胎,正在准备子宫内膜等待移植。

6.干细胞技术实现全牙髓组织功能性再生

医院科研团队通过模拟牙发育原理,建立基于干细胞自组装的细胞聚合体技术,利用脱落乳牙干细胞成功实现了全牙髓组织的功能性再生,开展国际首个全长牙髓再生的临床研究并获得成功。在传统牙病“根管治疗”的标准化疗法之外,为牙周病和牙齿缺失的治疗又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上。

7.成体干细胞治疗实现肺组织再生

我国实行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制度后首批备案的8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之一﹣同济医院、第三医院开展的人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肺脏干细胞)移植治疗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研究者通过从受试者支气管上皮分离出SOX9+阳性的肺脏干细胞,在体外完成筛选、扩增后无创移植回受试者的病灶部位。研究中观察到3-6个月后移植部位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损伤组织得到修复替代;术后3-12个月,受试者肺功能有效改善且保持良好;移植一年之后两位受试者均自述咳嗽、咳痰和气喘等症状出现改善。该研究发表于ProteinCell杂志上。

8.干细胞结合基因疗法让眼盲小鼠见到光明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人员结合干细胞与基因疗法,采用“两步法”的策略,首先将培育出携带转基因的有效、无毒的病毒,注入先天性眼盲的小鼠眼睛里,激活Müller细胞,再通过筛选出的3种促进神经元分化的转录因子,成功地唤醒Müller细胞神经元再生机制。通过对小鼠大脑活动测量结果证实,这些新生神经元成功地整合到视觉通路中,并将光信号传递给了大脑视觉皮层,先天性眼盲的小鼠产生了视觉反应。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9.造血干细胞在体归巢全过程被揭秘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可变色荧光蛋白建立了造血干细胞标记系统,在高分辨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生动地呈现了造血干细胞从诞生到归巢的全过程;结合精细成像和三维重构技术,首次揭示了体内造血干细胞归巢微环境的独特微血管结构;还意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环境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先导细胞”。该研究成果在Nature在线发表。

10.两只克隆猴成功诞生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从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中提取了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诞生了两个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难题,两只克隆猴的照片登上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封面。利用该技术,未来可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希望。

11.首个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肿瘤检测试剂盒获批准产

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人类EGFR/ALK/BRAF/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国械注准3400286)”获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该试剂盒是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以及伴随诊断标准审批的多基因肿瘤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共检测14个基因,是已上市同类产品中,覆盖基因数量最多的NGS试剂盒。一次检测可覆盖点突变、插入缺失、融合等多种变异类型,可为医生及患者提供多种靶向药物的一站式检测解决方案,节省检测样本和检测时间。

12.首个粪便DNA肠癌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3400506)正式获批上市。该产品采用PCR技术,体外定性检测人粪便样本中SDC2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是我国首个在中国人群中筛选出的粪便结直肠癌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标志物批准用于大肠癌辅助诊断的检测产品,可以给临床和受检者增加一种大肠癌辅助诊断方法的选择。

13.合成生物学取得新进展

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团队将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条染色体人工创建为具有完整功能的单条染色体,表明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该成果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另外,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团队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形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发现通过修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以持续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细胞表型增强,进而推动基因组的进化,为理解DNA基因型与生物表型关系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模型,该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14.首台微流控循环肿瘤细胞自动化捕获设备获批上市

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设备(浙械注准2410122)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该设备采用微流控芯片专利技术及梯度磁场对免疫磁微粒复合物(细胞)进行特异性吸附,达到对人体外周血中肿瘤细胞(CTC)的有效富集,并对CTC进行染色鉴定,从而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数量,可以作为后期个性化诊疗依据,帮助临床医生及早制定后续诊疗措施及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15.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成功研制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该设备建立了从细胞培养、显微在线观测、移液换液、算法识别、克隆挑取及设备控制的装备技术,实现了多功能干细胞自动化诱导培养、扩增、成像、移液换液、下游分化等功能。可使细胞的培养时间缩短,还能自动获取细胞成长信息,预测细胞成长趋势,自动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成熟诱导多能干细胞,可实现每月24人次为周期的GMP级别的细胞制备通量,对推动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有现实意义。

16.首例高频HLA纯合子的个体被发现

安徽省干细胞学会组织多家科研、医疗机构,历时10个月研究中国人群HLA配型分布规律,在我国寻找到首例高频HLA纯合子的个体,经知情同意取得该供体外周血液细胞后,在安徽省临床级干细胞研发制备中心“重编程”为通用型诱导多能干细胞。这种通用型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成,可以实现细胞制剂无需经过配型即可移植,可覆盖的中国人群约万人。

17.首例亨廷顿舞蹈病的转基因猪模型构建成功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猪,该模型不仅出现明显的神经元凋亡,而且表现出类似亨廷顿舞蹈病“舞蹈样”的异常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些病理特征及异常行为都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这项研究为开发治疗亨廷顿舞蹈病新手段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也为制备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大动物模型提供了参考。该研究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

18.具有两个父系基因组的孤雄小鼠首次培育成功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删除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印记基因修饰并利用该细胞进行复杂胚胎操作的形式,得到了世界上首只双父亲来源的小鼠。这一研究成果证实,即便在最高等的哺乳动物中,孤雄生殖也有可能实现。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培育出了两个母系基因组的孤雌小鼠,孤雄小鼠的诞生意味着在基因层面上,中国科学家对性别的理解和掌控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相关工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StemCell上发表。

19.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个体化DC疫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完成多例临床试验

四川大学细胞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同济大学肿瘤生物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医院肿瘤科合作完成多例基于肿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的个体化DC疫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该疗法首先通过二代测序(NGS)、生物信息分析和体外实验预测并分析患者肿瘤细胞可能的新生抗原,然后体外合成新生抗原多肽,将其与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的未成熟DC细胞共孵育过夜,最后回输患者体内。入组的晚期多发转移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后期复查提示肺部等原发病灶稳定,颅脑等转移病灶较治疗前缩小。该疗法为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20.新药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制度正式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公告》,就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做出调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对新药临床试验进行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公示,标志着我国新药临床试验行政许可由过去的审批制改革为默示许可,进入更加高效的审评模式。这一制度的改革,将再缩短新药上市时间,推动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21.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

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率先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受理,随后陆续又有3款干细胞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了受理。标志着干细胞产品作为药品申报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明晰,我国干细胞产品的研发进入了新的发展局面。

22.CAR-T细胞治疗相关技术要求发布

继去年多个CAR-T细胞产品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后,今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又发布了《CAR-T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及非临床研究考虑要点》,对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适用范围、原材料和辅料的及其质量控制、病毒转导载体及质粒转染载体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也发布了《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CAR-T细胞制剂的制备质量管理提出要求。上述技术要求的发布,对我国CAR-T细胞治疗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ff/14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