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兽耳罐高足杯若干问题的探索

2022-4-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元青花的烧制成熟,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仍有较多相关问题未解。年安徽芜湖繁昌窖藏(图1)出土的15件元青花(注1)颇具代表性,本文拟从这批兽耳罐和高足杯入手,对元青花的造型、纹饰、年代及性质等问题进行探索。1.安徽繁昌窖藏出土的25件瓷器

元青花的造型及纹饰

青花兽耳罐1.造型青花云龙纹兽耳罐(图2)、青花孔雀纹兽耳盖罐(图3),后者保存有盖者更显珍贵,类似者还见于高安窖藏、明汤和墓、明陶升夫妇墓,盖上皆绘覆莲纹,唯繁昌窖藏者绘云雁纹。2.青花云龙纹兽耳罐,元,高39.2厘米,口径15.9厘米,底径18厘米,繁昌窖藏出土3.青花孔雀纹兽耳盖罐,元,通高45厘米,口径15.7厘米,底径18厘米,繁昌窖藏出土兽耳应为模印后贴在罐上,内蒙古赤峰出土的“至大三年”铭兽面纹瓦当陶范可佐证相似的工艺。兽耳装饰有两种:一种以繁昌窖藏者为代表,青花勾勒描绘兽眉、眼、牙齿及胡须,头顶绘一旋涡状毛发,双耳涂以青料,龙纹罐兽首胡须呈卷曲状,至兽耳边缘为止,而孔雀纹盖罐者胡须为飘带状,并延伸至罐身;另一种如汤和墓者,兽耳涂以浓重的青料,眉、眼、鼻、牙齿及胡须留白,类似的做法还见于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的青花香炉的铺首配件。2.纹饰类似的兽耳罐纹饰有一定规律性:如意云肩纹为六组,云肩内有布局一致的纹饰,腹部绘主题纹饰。与之最接近的有两件,腹部皆绘缠枝牡丹纹。一件藏于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颈残,图4),与孔雀纹盖罐相似,仰莲纹皆带有大括号式的莲瓣尖。另一件在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注2),与云龙纹罐相比,仅将缠枝菊纹易为海水纹,仰莲纹上方增加一圈卷草纹,为七层纹饰。此外还有日本出土及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者,腹部绘云龙纹,云肩内绘四朵花。4.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元,高32厘米,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藏①云肩内的花鸟纹繁昌窖藏的两件罐:左右云肩内各有一鸾鸟,头向上,相互对视,二长羽至顶端分别向外卷曲,搭配缠枝菊花,多为四朵;中间云肩内为一雁,云龙纹罐上者,一只头向左下方,伸展双翅,另一只做回首状,搭配留有白边的五瓣花,孔雀纹罐上的雁则双翅略收,分别向左和右下方俯冲,搭配统一的缠枝菊纹。②孔雀牡丹纹兽耳罐腹部绘孔雀牡丹纹,繁昌窖藏者为孤品,雌孔雀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青地白花碗(注3)上所绘者接近,该馆四系扁方壶上回首的孔雀也与之相似,仅将尾部易作开屏状。与孔雀搭配的牡丹有两种:一种如伊朗国家博物馆的罐,大花大叶;另一种如该馆之四系扁方壶,牡丹亦留有白边,但花叶较小。此盖罐与之近似,或因孔雀牡丹虽为主题纹饰,但未占整个画面。就牡丹而言,相似者还见于上述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的残罐及英国收藏家阿尔弗雷德?克拉克夫人(Mrs.AlfredClark)旧藏的缠枝牡丹纹梅瓶(注4)。③云龙纹繁昌窖藏云龙纹罐上所绘龙纹,龙首和龙肘处分别有两条和三条飘带状的毛,两膊间有飘逸的火焰纹。值得注意的是,罐上追逐火珠的龙,第三肢从关节处向上抬起,龙爪恰好被龙身挡住而省略不画,显示出立体感,颇为接近者如句容窖藏的梅瓶、青州元墓的玉壶春瓶,但龙鳞为网格状。此外,云龙纹罐口沿内侧书“又”字,兽首书“王”字,类似者如内蒙古包头燕家梁遗址出土的罐口沿内侧的胎上写“×”,北京后桃园元代居住遗址出土的钧窑连座瓶的兽额头上也刻“王”字。青花龙纹高足杯1.造型及纹饰第一式:撇口,弧腹,内壁印花四爪龙纹两条,按足部特征分为两组。A组:八件,喇叭形高足,杯心分别绘马、折枝菊、九瓣花、八瓣花(五件)。B组:一件,竹节形高足,胎略厚,杯心绘折枝菊,口沿内绘卷草纹。第二式:杯身呈半球形,高足上有一圈凸棱。A组:三件,凸棱上加一青线,口沿装饰弦纹,杯心弦纹内分别绘火珠纹、折枝菊(两件)。B组:一件,棱上无青线,杯心绘八瓣花。2.相似高足杯的比较分析①纹饰第一式A组高足杯(图5),外壁所绘龙纹与罐上的如出一人之手,但第三肢绘出一块强健的上臂(高出龙身),景德镇珠山北麓风景路出土的盖罐、落马桥元代窑址出土的花口盘、高安窖藏的带盖梅瓶亦如此,但第三肢龙爪未省略。青花高足杯中,龙纹先勾勒再填色、鱼鳞状龙鳞的做法极为罕见,与之类似者如河北交河出土的一件,但其龙纹以实笔绘就,且为网格状龙鳞。5.青花龙纹高足杯(第一式A组),元,高9.6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3.7厘米,繁昌窖藏出土第一式高足杯口沿内常有一圈装饰,尤以B组之卷草纹最多,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者绘弦纹、河北交河和扬州宋大城北门水门遗址出土者绘毬路纹;A组口沿内无装饰反而罕见。喇叭形高足者足端多有装饰,A组皆为两道弦纹间绘卷草纹,辽宁省博物馆的一件(注5)卷草纹下还有蕉叶纹,上海博物馆的一件(注6)则绘弦纹三道;竹节形高足者足端几乎不见装饰。②造型元青花高足杯中,第一式发现数量较多,又以竹节形高足者较为常见,多在喇叭形高足上刻几道弦纹为竹节。第一式B组的四竹节形高足,竹节较突出,起伏较大,与新安沉船的青白釉竹节形插瓶(注7)相似,B组这件的时代或略早。第二式目前发现数量较少,造型最接近者属江苏丹徒窖藏的六件(注8),江西萍乡窖藏、北京西绦胡同元代居住遗址出土者亦相似,但体量稍小,凸棱上无青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与金银器的关系。第一式A组的造型与湖南益阳窖藏的银高足杯(注9)相似,足端皆装饰一圈卷草纹;杯心所绘折枝菊花与湖南攸县窖藏的银菊花单耳杯的杯耳相似。湖南沅陵元黄氏夫妇墓出土的金包背玳瑁梳上的鸾鸟和牡丹、江西星子窖藏的银项牌上的鸾鸟与菊花,则与繁昌窖藏兽耳罐上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瓷器的制作年代

纪年资料的对比1.纹饰①卷草纹繁昌窖藏的高足杯(第一式A组的高足上和B组的口沿内侧)及盖罐的盖上所绘卷草纹,与景德镇陶瓷馆的青花“戊子年”()铭罐、广东至元三年()墓出土的釉里褐盖罐及菏泽沉船的青花梅瓶上所绘者几乎一致。孔雀纹盖罐上出现另一种较少见的卷草纹,为双钩填色,与西安曲江至元五年()张达夫及其夫人墓的青花匜、景德镇落马桥元代窑址出土的云龙纹花口盘及邹县至正十年()李裕庵墓出土的绛色绸方巾上所见者相似。这两种卷草纹在合肥窖藏的银果盒(图6)上皆有出现,据同出银壶上所刻“至顺癸酉”,这批器物为年所制。此外,果盒盖顶上所刻鸾鸟及菊花、格层上所刻牡丹,与繁昌窖藏青花罐上所绘者也很相似。6.银果盒,元,高16.8厘米,口径34.4厘米,足径26.5厘米,安徽合肥元代窖藏出土②龙纹第一式A组高足杯与江西波阳元墓的青花带座梅瓶上所绘龙纹颇为相似,梅瓶上的卷草纹、缠枝菊纹、回纹、仰莲纹则与繁昌窖藏的云龙纹罐上所绘者相似。该墓还发现青白釉三足炉和双耳瓶,与泉州至正二年()墓出土者几乎一致,为上述元青花的年代提供了佐证。与之相似的龙纹还见于落马桥的花口盘上,同出有以青料写“辛巳”的瓷片,应为至正元年(),该地层中的青花器均为至正前期之物。③缠枝牡丹纹湖北黄梅延祐六年()墓出土的塔形盖瓶所绘缠枝牡丹,四朵花为侧视图,一朵留有白边,相邻的两朵皆朝上,叶为三片,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繁昌窖藏盖罐所绘牡丹,花也为侧视图,但有朝上或朝下的变化,皆留有白边,叶多为三片,较塔形盖瓶有进步,时代应稍晚,与西安至元三年()刘逵墓出土的青白釉印花高足杯(图7)及江西抚州至正八年()墓出土的青釉刻花盖瓶的牡丹相似。7.青白釉印花高足杯,元,高9.1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4.1厘米,陕西西安刘逵墓出土④缠枝莲纹新安沉船()发现的青白釉双耳瓶、鼎式炉上所刻缠枝莲为八瓣,椭圆形的中心;繁昌窖藏兽耳罐上的缠枝莲,外围花瓣为一层,12瓣左右,中心花瓣近椭圆形,有留白,风格相似;而“至正十一年”铭象耳瓶所绘花瓣为前后两层,瓣数增加一倍,中心花瓣呈麦穗状且不留白,显见越来越成熟。此外,山西省博物馆藏织锦绣佛神帘(注10),书有“大元至正元年”(),莲花造型与繁昌窖藏云龙纹罐的缠枝莲纹相似。⑤菊花纹云龙纹罐颈部及云肩的缠枝菊花、四件高足杯杯心的折枝菊花,皆扁菊、花心以斜网格画出,与广东至元三年()墓出土的釉里褐盖罐、故宫博物院的“至正拾壹年”()铭罐(注11)及株洲市博物馆藏“辛卯()陈荣卿造”金菊花盘上的菊花相似。⑥仰莲纹云龙纹罐胫部的仰莲纹与江西铅山至元二年()墓的碗外壁所刻者接近。孔雀纹盖罐的仰莲纹与菏泽沉船的梅瓶所绘者接近。⑦回纹两件青花罐的口沿绘回纹,互不相连,一回一回地排成一圈,与李裕庵墓的盘龙回纹暗花绸窄袖夹袍上的回纹颇为相似。⑧云雁纹盖罐盖面上绘云雁纹,应有四只雁,颇为罕见,与杭州至元二年()墓出土的卵白釉碗的印花云雁纹相似。8.青花“至正七年”铭双系盖罐,元,通高17.7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9厘米,四川雅安元代窖藏出土2.造型繁昌窖藏盖罐盖的造型与江苏建湖至正十二年()新兴场典史崔彬墓出土的青瓷盖壶及四川雅安窖藏的青花“至正七年”()铭双系盖罐(图8)的盖颇为相似。雅安窖藏还出土24件高足杯,其中Ⅰ式、Ⅱ式分别与繁昌窖藏第一式B组、A组高足杯相似。第一式A组高足杯的造型与河北涿州至元五年()墓出土的釉里红高足杯(图9)、河北涿鹿至元二年()墓的青釉高足杯及上海至元四年到至正十三年(—)任氏墓群的卵白釉印花龙纹高足杯近似。9.釉里红高足杯,元,高8.4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3.3厘米,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出土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发掘情况的佐证景德镇落马桥窑址的发掘表明:元青花在第三段即14世纪30年代中期到至正十二年()才出现,出土的青花龙纹高足杯与繁昌窖藏第二式B组几乎一致,青花器座、爵,造型也与繁昌窖藏的卵白釉者相似,此时也是该窑址最繁盛时期,卵白釉瓷、青花瓷、蓝釉瓷等制作精细。结合上述纪年资料,繁昌窖藏出土的青花及蓝釉、卵白釉瓷器也应属此时景德镇窑佳作。窖藏其他器物的年代、产地及组合情况繁昌窖藏(共25件瓷器,见图1)的蓝釉螭耳胆瓶及卵白釉瓶座,整体造型与上海任氏墓群及湖北武穴至正十一年()舒氏墓出土的卵白釉带座瓶相似,瓶座应仿家具,与西安曲江至元五年()张达夫及其夫人墓出土的陶香几相似。繁昌窖藏的贯耳瓶为南宋官窑珍品,荷叶盖罐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有发现,且与新安沉船出水者几乎一致。其余22件皆为景德镇窑作品。相似的组合如雅安窖藏31件瓷器,除两件高足杯为龙泉窑系外,其余29件应属景德镇窑,可见在当时的制瓷手工业中,景德镇窑已具有绝对优势。从品种上看,两处窖藏中皆有青花、卵白釉瓷,器型也相似,皆有盖罐、高足杯,又以高足杯最多,二者的时代应是很接近的。

瓷器的性质及产地

特异纹饰与织绣花刘新园先生认为“具有特异纹饰的元青花都是浮梁磁局烧造的”(注12),繁昌窖藏的元青花上就屡见特异纹饰,如罐的云肩纹,莫高窟第三窟(约完成于至正年间)壁画中的吉祥天女就身着曲领云肩披巾。窖藏的一件青花高足杯杯心绘卧马,前腿弯曲,后腿着地,回首以舌舔毛,前膊有火焰。《元史?舆服二》记载天子仪仗旗“玉马旗,赤质,青火焰脚,绘白马两膊有火焰”,与之吻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玉壶春瓶(注13),其奔驰于海水中的马与之相似。青花盖罐上所绘鸾鸟及牡丹,与河北隆化鸽子洞窖藏的鸾凤串枝牡丹莲花纹锦被面(图10)上的颇为一致,应生产于北方的官府作坊中(注14)。罐上的鸾鸟及云纹与集宁路故城窖藏出土的元代刺绣夹衫上的亦十分相似,同出的提花绫上渍有“集宁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墨迹。据《元史?顺帝本纪》“禁服麒麟、鸾凤”,罐云肩内的“鸾凤”属被禁纹样。10.鸾凤串枝牡丹莲花纹锦被面,局部,元,长厘米,宽厘米,河北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出土与落马桥窑址发掘情况的对比繁昌窖藏的青花罐及第一式九件高足杯,青花发色浓艳,应用昂贵的进口“苏麻离青”料,纹饰绘制精细、工艺精湛。特别是器形硕大、规整的两件罐,与落马桥第二组“伊朗型”纹饰、青花发色等可对应,如青花龙纹方形扁壶、云龙纹梅瓶、缠枝莲纹盒残片等,应采用“二元配方”工艺,即高岭土(应即文献中的“御土”)加入瓷土中制胎,保证在高温烧造过程中不变形。上述元青花显然应是“御土窑”产品。而窖藏第二式四件高足杯,青花发色略显灰暗,胎釉略粗,落马桥窑址的第一组中有见,应为民窑产品。落马桥窑址是官、民窑器同时烧造的场所,当时磁局可能是在民窑督造官用器的,或可佐证繁昌窖藏元瓷的产地和性质(注15)。文?图∣王承旭感谢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岳明先生对本文的指导王承旭,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注释:1.王承旭,《繁昌元代窖藏瓷器》,江苏美术出版社,年。2.叶佩兰,《元代瓷器》,九洲图书出版社,年,第54页。3.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年,第页。4.哈里?加纳,《东方的青花瓷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图17。5.汪庆正,《中国陶瓷全集?1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图。6.同注3,第页。7.沈琼华,《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文物出版社,年,第66页。8.刘兴,《江苏丹徒元代窖藏瓷器》,《文物》,年,第2期。9.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年,图。10.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山西人民出版社,年,第页。11.同注2,第页。12.刘新园,《元青花特异纹饰和将作院所属浮梁磁局与画局》,《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年10月,第3卷,第1期。13.叶佩兰,《海外遗珍?陶瓷?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页。14.尚刚,《蒙元织锦》,《元史论丛》第十辑,中华书局,年。15.江建新,《论落马桥窑址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兼论元代窑业的若干问题》,《文物》,年,第5期。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年8月刊。原标题为:《元青花兽耳罐、高足杯若干问题的探索从安徽繁昌元瓷窖藏谈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ff/13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