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常见的检查方法,最全总结

2021-7-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60307/4781919.html

本文为作者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检查设备

1.鼓气耳镜2.膝状镊3.枪状镊4.耳镜5.电耳镜6.间接鼻咽镜7.喷壶8.间接喉镜9.音叉10.角形压舌板11.耵聍钩12.前鼻镜13.卷棉子

耳鼻咽喉科诊疗综合工作台

中央有一小孔的凹面反射聚光镜,焦距

中央有一小孔的凹面反射聚光镜,焦距25cm,借额带固定于头部额前,镜面可灵活转动。

光源置于同侧,略高于受检者耳部,相距约15cm,将镜面贴近左眼或右眼,并使投射于额镜上的光线反射后聚集于受检部位,保持瞳孔、额镜中央孔和受检部位处于同一条直线,两眼睁开进行检查。

检查体位

受检者体位:与检查者相对而坐,上身稍前倾。

小儿受检时体位:将小儿抱持,双腿夹住双下肢、右手固定额头部于胸前,左手环抱两臂,将全身固定。

鼻部检查法

外鼻检查

视诊

有无畸形、缺损、肿胀、新生物,皮肤,异常改变。

触诊

皮肤触痛、增厚、变硬;鼻骨塌陷、骨擦感。以拇指堵挡一侧鼻孔嘱患者呼吸,比较两侧鼻孔通气情况。

鼻腔检查

鼻前庭检查

用拇指将鼻尖抬起,检查皮肤有无红肿、糜烂、溃疡、皲裂、结痂、肿块和鼻毛脱落

检查者手持大小合适的鼻镜,镜唇前端勿超过鼻内孔以防损伤鼻粘膜。

取出鼻镜时,应保持半开状态,防止夹注鼻毛。

手持前鼻镜的方法

三个检查头位和检查内容:

第一位置:头稍低,观察鼻腔底部、下鼻甲、下鼻道及鼻中隔前下部

第二位置:头后仰30度,检查鼻中隔中段、中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后部

第三位置:头后仰60度,查看鼻中隔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与中鼻道前部

体位引流

目的

通过体位引流观察中鼻道、嗅裂处有无脓性分泌物,用于鼻道内未发现脓性分泌物但又疑为鼻窦炎。

处理

1%麻黄碱棉片置入鼻腔收缩下鼻甲,再将棉片置入中鼻道,收缩中鼻道粘膜。促使窦口开放。

体位

如为上颌窦炎,侧卧头低位,患侧居上;检查前组筛窦头稍向后仰,后组筛窦则稍向前俯;检查额窦,则头直立;检查蝶窦则须低头,面向下将额部或鼻尖抵在桌面。10-15分钟后取出棉片,再行鼻镜检查,观察鼻道是否有脓或询问被检查者是否闻见臭味。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目的

上颌窦内病变活检和分泌物冲洗。

方法

1%的卡因下鼻道黏膜表面麻醉,

穿刺针在下鼻道内的下鼻甲附着缘下、距前端约1-1.5cm(该处骨壁最薄,易于穿刺)处进针,注意针尖斜面朝鼻中隔,紧贴下鼻甲根部,方向向上、外即斜对患眼外眦。

有落空感后,拔出针芯,抽吸无回血,表明已进入窦腔内,

冲洗窦腔直至洗净,还可注入药物,旋转退出穿刺针后将棉片填压于鼻底部。

硬质鼻内镜检查法

包括0°、30°、70°、90°及°等视角镜,配有图像显示和视频处理系统,可进行检查和手术;

0°镜可观察大部分鼻腔,如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中鼻甲、中鼻道、钩突、筛泡、后鼻孔、咽鼓管咽口。

30°镜或70°镜观察中鼻道、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开口以及蝶筛隐窝和后组筛窦开口。

90°或°镜观察嗅裂、上鼻甲及上鼻道。

左:正常鼻腔右:鼻息肉

X线检查

鼻颏位(Water位)

鼻额位(Caldwell位)

CT和MRI检查鼻功能检查法征稿启示

如果你想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与更多的耳鼻喉同道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看见你,更多的人获益,欢迎投稿给我们!医无止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这个世界铭记。

投稿邮箱:gujinzw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zxxg/12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