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40天,解决持续1年多的腹胀问题
2021-6-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您好,欢迎来到重正堂!
编辑夏红本文节选自《捏捏耳朵百病消》郑州一女士来信求助,说自己小腹胀满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肚子胀,非常不舒服,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由于她在信中说得非常简短,不是太详细。于是当时我就与信回复她说,可每天早晚按摩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旁开2寸的水道穴次。大约40天后,此女回信说小腹胀满的问题已经解决,非常感激。我当时看到后心里甚慰。其实她的病按摩了一个月就好了,只不过寄信需要时间,所以前后持续了40多天。关于小腹胀满,我见的人很多,对此我也有深刻的研究与体会。形成胀满的原因很多,有因湿热挟痰,或饮食阻滞,或脾胃虚弱,或七情不和,气机阻滞,或误下伤中,或暴怒忧郁,或痰气搏结,都能形成本病。脏腑感受外邪,或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是导致院腹胀满的重要原因。但是,《灵枢.胀论篇》中有详细的论述:
“脾胀者,善哕,四肢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冬日重感于寒,则食泻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
由此可见,小腹胀满的病根在于胃肠功能失调。这里我选的水道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水道,说白了就是水渠的意思,顾名思义,水谷津液行走的通道。按摩这个穴位,把水渠修通了,腹部自然就不胀了。古代有句俗话,叫“一味单方,气死名医”,这个小穴位就能治大病,您要是不知道这个方法,不知道还要花多少钱吃多少药。本文节选自《捏捏小手百病消》
有个小孩,四岁半,肚子圆鼓鼓的,就好像刚饱餐了一顿一样。他的母亲告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孩子最近吃得特别少,饭量比平时都少了一半。
我一看便知,这是腹胀气。小儿出现腹胀气主要是因为消化不良,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却排不出体外造成的。腹胀气的时候,肚子就像是一个气球,进气多出气少,时间长了就越来越鼓了。
我用小儿推拿术给这个孩子调理了三天,他的腹胀气就没了。小儿腹胀气,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按揉腿上的足三里和三阴交两个穴位,每个穴位30~50下。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主要穴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中医典籍《马丹阳十二穴歌》中曾说,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汇之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调理脾胃,还可以协调全身脏器的功能。中医认为,水谷、精、津、血都属阴。腹胀气,是一种阳盛之征,揉足三里主要是补阴。阴阳平衡了,腹胀气自然就消失了。
孩子腹胀气,可以按揉他腿上的足三里和三阴交两个穴位,每个穴位30-50下。
一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压耳穴,取胃、小肠、三焦、大肠、交感、上腹、下腹,每天用火柴棒各按压三到四分钟。
另外一个就是压耳穴,取耳部的胃、小肠、三焦、大肠、交感、上腹、下腹七个点,每天用火柴棒各按压三到四分钟。
幼儿出现腹胀的话,家长们还要看自己选用的奶粉是否合适,选易消化的奶,而不要选用新鲜的全脂奶。鲜奶口味香浓,含有较多的大分子酪蛋白,婴儿服用后与胃酸作用容易形成大凝块,不易消化,因此喂的时候也不要太多。
另外,孩子抱着奶瓶吃奶的时候,有些家长觉得孩子非常可爱就忍不住地去逗他,跟他说话。这是非常不合适的,第一是因为容易呛着,第二是容易吸入大量空气引起腹胀气。中国有句古话,“食不言,寝不语”,同样适用于小儿。
后记
经一代大德周尔晋先生继承人周淳老师同意,以后会陆续发布周老的文章,以使更多人受益。感恩周老,感恩周淳老师!
愿更多有缘人知医、学医、受益于医。
目前重正堂腹部按摩法线上打卡营正式开启,报名已经截止,心动的小伙伴下次要记得提前报名哟!不过,好消息是:没有报上名的小伙伴依然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学习重正堂腹部按摩法!END
↓耳穴线上课已经上线,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