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功能下降是听力障碍的根本原因

2025/6/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在中国,每年有2万~3万名新生聋儿降临人间。

这些孩子长大后,有的只能上聋哑学校,用唇语、手语与别人交流,在求学、求职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也有的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告别了无声世界。他们能到普通学校上学,能看电视,能打电话,能融入社会中,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后一种人生,自然是理想的结果。但现实生活中,因时间或经济因素,许多聋儿错失了良机,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植入人工耳蜗要与时间赛跑,不能等。”医院耳鼻喉科陈锡辉主任医师说。

作为该院耳专科带头人,陈锡辉主任有30多年从业经验,精于耳科显微手术,对人工耳蜗技术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告诉记者,人工耳蜗适用于重度耳聋患者,1~5岁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年龄,在这个年龄范围内,越早植入,效果越好。

耳蜗,声音的处理器

在解释什么是人工耳蜗前,我们得先了解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声音的本质是空气中的声波,它必须通过人体耳朵的处理,转换成电信号,才能被大脑读取。而耳蜗,就是我们的声音处理器。

耳蜗位于人体的内耳里面(人体耳朵主要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它布满了神经细胞,能接收不同频率的声波,再把它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经过中枢的综合分析而形成听觉。

当耳蜗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听力障碍,即听不清或听不见周围的声音,俗称“耳聋”。

“轻中度耳聋,可以利用助听器恢复听力,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才需要用人工耳蜗。”陈锡辉主任说道。

助听器的本质是声音放大器,使用者需要耳蜗有较多残余的听力。如果耳蜗完全没有听力,那么再大的声音,患者都听不到。人工耳蜗,则常被用于严重听力障碍的患者,它能基本替代耳蜗的功能。

佩戴助听器,只需有经验的验配师调配即可。但使用人工耳蜗,则需要手术。因为人工耳蜗包括体外和体内两部分,体内部分要植入颅骨中。

体外部分会像耳机一样,戴在患者耳朵上,主要包括麦克风和言语处理器等,负责收集、处理声音,再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将电信号跨过皮肤传给体内的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电极直接刺激耳朵的听神经,从而使病人重获听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yy/16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