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这些职业即将消失
2016-1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前几天,小编看到一条新闻说
重庆棒棒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或将消失
讲真,身为90后的小编从小就看《山城棒棒军》长大
现在对于电视剧的剧情已无多大印象
脑海里只留下了梅老坎、毛子两个名字
印象最深的就是”梅老坎报警“那个片段
当时笑尿了
时过境迁,演梅老坎的庞祖云老先生已于年逝世
毛子的饰演者赵亮也已娶妻成家
故事发展到这里,以为就是结局
然而现实是重庆棒棒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也许将消失
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陈国林,46岁,已做了25年“棒棒”
为何现在“棒棒”全都是老年人,难道从来就没有年轻人加入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国林笑着说道,也有啊,前些年,他们队里就有一个17岁刚初中毕业的小伙子,但做了不到一年,便离开了。离开原因不是“棒棒”活有多累,归根结底还是这个职业不体面。
“和这个小伙子一样,这些年进来的年轻人,一般没过多久就会离开。”陈国林感慨地说,不过也是,现在哪个小伙子来做“棒棒”,说出去连媳妇都难娶到了。等我们这一批人老了干不动了,重庆估计再也没有“棒棒”了。
还沉浸在回忆中无法自拔的小编上网搜索了一下,除了棒棒,重庆还有这些职业正在逐渐消失,知道三个以上就证明你老了。
收荒匠
收荒匠的嗓子一扯开就有山歌风味:“橘子皮牙膏皮兔皮破铜烂铁废纸旧书鸡毛鸭毛鹅毛拿来卖——哟——”每隔三两分钟,他就唱一次,唱得老太太小孩子心痒痒的,就开始在床下门边找换钱的东西!时间更早的收荒匠,并不是付钱的,而是以废旧物品来换东西。
现在,很多家庭居室豪华,破烂立即就扔了,还卖什么钱?收荒匠就到垃圾堆里寻宝,但每每又跟“垃圾王”发生争执!收荒匠跨行业了,就叫越俎代庖……
翻瓦匠
翻瓦,本只是一个泥水匠的小工序,之所以发展成了一个职业,还是因为需求量较大的市场促使的。过去,城市里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现在,大家住的都是混泥土钢筋水泥房,哪还需要什么瓦片啊。
剃头匠
剃头匠,俗称“待招”,重庆人都一律叫作“带带儿”。小时候,走街过巷的剃头匠都挑一副沉重的担子,有火炉、铁锅、竹椅、理发刀具、镜子以及自己吃饭的锅碗瓢盆和米面等,如果再有张席子,完全可以举行野外度假了。
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比起门面光鲜,宰刀锋利的理发店,剃头匠真是太不合时宜了。
补锅匠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极其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有所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
在上个世纪,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换锅底相对于买锅比较划算,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换锅底的人越来越少,这个行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修钢笔
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修笔师傅把钢笔小心夹在一个模具当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试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由于现在钢笔品种实在太多,配件配到笔上也不是很协调,这档营生几近绝迹了,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
造火纸
“火纸”呈黄色,纸面粗糙,纸页较厚,基本上不能用作书写,手工造纸费时费力,产量低,所造的纸除了做祭品,没有其他使用价值。目前,多数造纸作坊已停产,尚在运行的也是勉力支撑,做做停停。会造“火纸”的人越来越少。
绞面师
绞面又称绞脸或开面,仅用两根线就能将人的面部、颈部细小的汗毛绞掉。古时候,女子出嫁前一天都要进行其人生的第一次绞面,之后,绞面将伴随一生。
铁匠
打铁是一种古老的技艺,铁匠则是前工业时代最“勇武”的职业之一。他们仅凭手中的铁锤和火钳就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而从事铁匠这一职业不仅需要力气,还要有许多“学问”和经验,比如选料、下料、加热的火候、锤打的技巧等等。如今,随着经济和工业化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正逐渐取代手工制造,打铁这种曾经风行于民间的技艺也日益没落。
弹棉花
过去在农村,每到冬季就能听到“咚咚咚”清脆的手工弹棉花声,艺人腰绑弹弓、手握木槌、敲打牛筋把棉花弹松,然后经过整形、拉线、平压等多道工序,做成御寒的棉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崛起,云丝被、空调被、羽绒被、毛毯等涤纶纤维制品相继出现,古老的手工弹棉花技艺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街头爆米花
一根扁担、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一口黝黑爆米锅,伴随着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大人别过脸,却用手紧捂着孩子的耳朵,而小孩却瞪着眼睛焦急地等待爆米花出锅的那声巨响。这,或许就是我们记忆中最天真的童年。
还有诸如屠夫,磨刀匠,人力三轮车夫等等等
小编就只能想到这么多
欢迎大家点击右下角的评论补充
主编:山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合作联系:
邮箱:
qq.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中科白癜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