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小耳畸形要动手术,
2021-10-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很多小耳畸形患者想要恢复健康,手术是必须的,其中耳廓再造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可耳廓再造类型多种多样,到底不同的手术方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具体介绍下,也让患者在术前心里有个底。
○作者
中医院整形七科·宋宇鹏
○编辑
赵亚楠
○来源
搜狐健康
耳廓再造主要的术式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扩张器法耳再造(半包、全包),另一类为非扩张法,包括brent、nagata法(又称直埋法)耳再造和一次成型法。
我们分别来介绍下。
一、扩张器法
扩张器法耳再造手术方法可以通俗的分为“全包”法和“半包”法。
1.半包法
半包法耳再造手术分为三期,一期埋置50—80毫升的皮肤扩张器,住院4天左右,术后注水一个月,养皮一个月后行二期手术。
二期手术在胸口采取肋软骨,视肋软骨和耳廓的大小采取两到三根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将耳支架埋置在耳后,耳支架前面用扩张皮瓣覆盖,耳支架后面用耳后筋膜瓣包裹,耳后创面植皮,住院7天左右。
三期手术在二期手术后6—12个月进行,对再造耳进行局部的细节调整,住院3天左右。
半包法耳再造有五个优点:
(1)再造耳廓亚单位显示清晰。
(2)再造耳廓突出度满意度高。
(3)再造耳感染及破溃的风险小。
(4)再造耳肿胀消退快,厚度与对侧相似。
(5)再造耳后植皮面积小。
当然它也有缺点,缺点有三点:
(1)治疗周期长,一期手术两个月后才能完成外耳再造。
(2)一期手术注水期间需要患者保护扩张器埋置部位。
(3)再造耳后植皮色泽恢复期长,一般需半年颜色可以与周围接近。
综合来说,半包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小耳畸形患者。
2.全包法
全包法手术也分为三期,与半包法不同的是,在二期手术时不掀起耳后筋膜瓣,耳支架使用扩张皮瓣全部覆盖,耳后无需植皮,再造耳厚度较薄,耳后无植皮的色差,仅有一条切口线,但缺点是需要精心保护再造耳,避免对再造耳的抓挠及碰撞。
全包法的优点是:再造耳不臃肿,形态自然,耳后无需植皮。
它的缺点是:除了与半包法相同的缺点外,再造耳破溃及感染的风险大,而且其适应症范围较小。
一般来说,全包法适用于患侧耳后乳突区皮肤较多,皮肤弹性好,发际线较高的小耳患者,并且对侧健耳颅耳角不高。全包法尤其适用于双侧小耳畸形的患者。
二、非扩张法
非扩张法分为Brent法、Nagata法和一次成型法。
1.Brent法、Nagata法耳再造术(又称直埋法)
手术分为二或三期。
Brent法一期手术先在胸口取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将其埋置在耳后皮下,住院7天左右。
二期手术在一个月后进行,将再造耳掀起成立体状,进行耳垂转位,耳后部分植皮覆盖,住院10天左右;
三期手术在3—6个月后进行,对再造耳局部进行修整,加深耳甲腔,住院时间约7天左右。
Nagata对Brent法进行了改良,分二期完成耳廓再造,一期手术先在胸口取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将残耳软骨去除,将支架埋置于乳突区皮瓣的皮下,此期即进行耳垂转位及耳甲腔成形。
3—6个月后二期手术进行颅耳角的重建,耳后置肋软骨抬高支架并行颞筋膜覆盖,耳后创面植皮。
2.一次成型法
此方法与Brent法以及Nagata法都不同,一次成型法适用于患侧耳后乳突区皮肤较多,皮肤弹性好,发际线较高的小耳患者,并且要求对侧健耳不大,颅耳角不高。
手术采用一期法,在胸口取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将乳突区皮瓣掀起,耳支架的前面用皮瓣覆盖,后部掀起耳后筋膜瓣覆盖,其上植皮,这样一次手术即可拥有再造耳的形态,在之后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视患者情况可以再次行再造耳修整手术,以完美再造耳。
非扩张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埋置皮肤扩张器,手术周期较短,一期即有大体的耳廓形态。
非扩张法的缺点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