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济ENT规培那些事儿

2021-6-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治酒渣鼻的好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6/8596231.html

本文来自级规培医生程吉,

级规培医生成洁琴,

得到作者本人允许后,

原文转载如下。

希望能够为打算来同济ENT规培的学员大夫们做一些参考。

应国家卫健委关于规培的要求,我经过笔试面试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化范培训,自年8月来同济至今一年多了,一来医院了,跟着陆翔教授组,陆教授既是带组教授,也是同济耳鼻喉的科室主任,组里包含陆教授在内,有两位教授,都很年轻帅气,让我改变了认为“教授都应该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群体”的落后观念。

我们组是头颈咽喉组,做的手术相对来说都是科里手术级别较高的,接触的病人也都是相对比较重的,这一年的光谷同济耳鼻喉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50张病床,两个教授组,我们组里病人长期25个病人左右,而且很多都还是喉癌、甲状腺癌、腮腺肿瘤等,我们手术日是周二周四,周一三五上门诊,每天跟着教授查完房后就赶快处理医嘱、换药,然后或者下手术室做手术或者上门诊,手术最多的那一天达到了17台,创了我在这里1年的记录。每天除了回去睡个觉,其他时候都在科室,真正做到了住院医生24小时在院,虽然累,但是真的很充实很快乐,如果不是在同济规培,可能我这辈子也不会有这种体验了。

两位教授都很好,陆教授很善良,特别为病人考虑,在医疗原则内,基本上病人提的任何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不管手术有多大风险,只要是对病人来说,利大于弊的,都会愿意为病人冒风险,愿意和病人一起承担风险去帮助他做手术去做治疗。遇事总是处事不惊,从容优雅,应该是天上的仙子一不小心落入了凡尘才让我碰到了吧。

徐凯教授是一个很温和谨慎的人,愿意教我们专业知识,会很耐心的教我们做手术,他对患者非常负责任,手术做得非常精致漂亮,解剖结构特别清楚,出血又少,理论和实践都非常专业,能遇到徐教授这样的术者,是患者的幸运,同时也是我的福气。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惹到了教授,后来感受到了这里的教授的亲和,才开始胆子稍大了些。然而总还是时常带着敬畏之心,总还是会想,有生之年,医院,这么厉害的教授同台做手术,何其荣幸呀,如今越发觉得那句话说得很好,越有学识的教授,品性越温和,我觉得同济耳鼻喉的医生及教授们值得最高的称号,最高的荣誉。我很荣幸来到这里学习,同济耳鼻喉针对我们规培进修的医生,有非常全面而又细致的培养计划。耳鼻咽喉包含多个亚专科,而这里又细分有耳科组,鼻科组,咽喉组及头颈组,我们规培生每半年换一次组,根据我们各自规培进修学习要求,可以针对性的学习和进步,而且让我们对各个亚专科都能见识领略全国最强领域的水平。科里每年还会办尸体解剖学习班,现场有教授教学,根据自己需要,也可以自行动手操作,这无疑是对为我们规培生最大的鼓励了。我会非常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时光,多看多听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不枉来此一遭。衷心的感谢国家政策,医院耳鼻喉的各位老师们,友好的对待我们这些过来学习的学生,教我们那么多知识,给我们那么多学习机会,衷心的非常感谢。

最后,我认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基础手术得到了一个快速的提升。有些手术虽然会做,医院手术量不够,而在这边就很快就能提升,可以做到手术精益求精。看书,结合临床,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诊疗都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级规培医生成洁琴

END

时间飞逝,转眼我已经在同济耳鼻喉科规培学习有两年多的人时间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耳鼻喉科“小白”成为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耳鼻喉科医生,中间真的是经历了很多说也说不完的辛酸苦辣,当然还有更多的甜!

同济耳鼻喉科的规培学习是以带组教授和一位副主任医师为领导核心,下面是一个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四人小组学习模式。在之前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跟着许多教授学习过。在同济的学习我第一个接触的是以耳科疾病为主的黄孝文教授和彭利艳教授。黄教授是科里公认的和善且有耐心的教授,彭教授则是一位做事非常细心果断的老师,看起来矛盾的两个词但是在彭教授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但是对于一个刚接触临床的我来说,耳部的解剖真的是太太太难了,以致于我对我自己选择耳鼻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但好在同济的老师们都非常乐意教授新人,当时跟我一起廖波老师总是各种教我,教我术前谈话的技巧、手术中需要注意的解剖结构和关键步骤等。

终于在黄教授、彭教授以及廖波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听力图、鼓膜状态以及典型案例的中耳CT的影像读片。我曾以为是天文一般的东西,在老师们的耐心又细心的指导下,我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掌握了耳科常见的基础疾病的诊断,见识到了各种不同的耳鼻喉常见手术类型,廖波老师还特意送给我一本耳科解剖图谱。耳科组的学习算是打开了我对耳鼻喉科认识的大门。

在耳鼻喉科最危急的急诊莫过于急性会厌炎,或者是由于肿瘤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重度喉梗阻。每一个耳鼻喉科医生都应该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所以在结束了耳科组的半年的短暂学习之后,我进入了王志斌教授和刘阳教授带领的咽喉组。在咽喉组的学习中我见识到了各种不同的咽喉疾病,学习到了各种上呼吸道管理知识,也深刻认识到对于呼吸道的管理中耳鼻喉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志斌教授是一个很健谈的教授,总能给我们讲解各种历史知识和人物传记;刘阳教授则是我见过的男老师中脾气最好、最温柔的老师了。但是我对王教授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教授的“一指神禅”。其实没有人敢给王教授的手术操作起这样的名字,只是我在见识到王志斌教授在一台咽旁间隙肿瘤的切除过程中由于肿瘤位置不好暴露,我看着王教授仅凭着右手的食指就将咽旁的巨大肿瘤分离出来,内心的震撼简直无以言表!我知道王教授之所以能够练就我认为的“一指神禅”是基于对颈部解剖结构的准确把握和多年来的手术积累的结果。我一直都知道同济的每一位老师手上都是有真本事的,那一次的手术经历让我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结束了在本部的一年的学习之后,我来到了光谷院区学习,尽管是分院区,但是病人量和工作量却比本部还要多。大约每4天一个的24小时值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住院医师的辛苦。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分院区的生活,病人和工作量的增多同时也意味着学习机会的增多。在分院区我跟着的是褚汉启教授和曾明教授领导的小组学习。因为光谷院区的病人多,医生少的特点,病人并不能像本部那样大致可以按照病种来分,所以在光谷院区我学习到了耳鼻喉科的各种常见和非常见的疾病。

褚教授和曾教授都是知识渊博且乐于教人的教授。我觉得在褚教授和曾教授的手中好像就没有拿不下来的手术,同时两个教授对低年资的医生也非常给手术机会。在冯启苗老总和邓一柯老师做手术的时候,两个教授总是在旁边“保驾护航”,他们并不会要求我们一定要怎么去做,但总是会在关键步骤给出建设性意见,也会在我们手术碰到难题的时候上台帮我们解决问题。褚教授真的是一位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教授,他总是会对我说程吉去试试吧,总能给我莫大的关心和鼓舞!

在进入科室学习前,同济耳鼻喉在我心目中是很神圣、很大牛的存在,我曾以为这些应该是在教科书上存在的老师应该不会很好相处。而在近距离接触之后我才发现教授们和各位老师们真的都很好!我现在很庆幸当初选择了来同济耳鼻喉科学习,我也希望在之后的一年里我能一如既往地收获满满,加油!

级规培医生程吉

撰稿人:成洁琴程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wh/11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