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武汉抗疫路,我们发现了民间应急救援立
2020-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专项资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30/4632167.html
如约归来致敬逆行
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如今,武汉已恢复繁华如初。大街上、道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国庆期间,多万人来到武汉“打卡”。
重走武汉抗疫路,往事历历在目。在这场战斗中,各行各业携手并进,中国企业聚星成火,成为抗疫重要力量。中国乳企也彰显出了中国品牌的责任担当,蒙牛就是其中一个。
火速,是蒙牛的一个关键词:从供应端、物流端、产业链和文化认知维度,蒙牛火速“打通”,逆行而上,形成了独特的抗疫模式。10月14日,蒙牛在武汉举办“‘如约归来致敬逆行’重走武汉抗疫路”活动,重新回顾了抗疫战斗经历。
打通供应端
蒙牛总动员,营养补充不掉队
时间回到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危机发酵,有些人火速行动了起来。
1月21日,正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蒙牛总裁卢敏放,得知国内疫情消息后立即召开网络会议,指示公司管理团队启动应急预案。回国后,他带领4.5万余名员工迅速投身战斗中,从集团总部到各地分公司,从牧场管理到零售终端全面迎战。
这期间,蒙牛抓住了两个“牛鼻子”,一是响应国家“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号召,紧急调集疫情防控物资,确保全国各地特别是湖北的奶制品稳定供应;二是为奋战一线战疫人员做好物资捐赠。
蒙牛内部拧成了一股绳,自上而下形成了产品疫情防护工作及报告机制,确保生产经营有序开展。从大年三十开始,蒙牛北京、内蒙古、马鞍山等工厂开始生产运转,确保供应端营养补充“不掉队”。
蒙牛运输队克服困难,将牛奶运往战疫一线
疫情笼罩下的蒙牛武汉工厂,不少员工主动选择留厂。员工吴小红回忆道:“1月21日,我们成立武汉疫情应急工作小组,从6点到次日凌晨2点,一口气开了10个电话会,22日牛奶就医院。随后又不断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送去牛奶。”
这是蒙牛的第一笔捐赠,蒙牛也是全国首家开展捐赠行动的乳品企业。1月23日,武汉封城,战疫进入紧张时刻,员工一面联系事务部,医院接洽人,一面联系销售部,从经销商手中调取低温奶,紧张的工作就这样不知持续了多少日夜。
一线医护人员收到牛奶后晒照加油
“医院收到的第一项物资竟然是蒙牛送的纯牛奶”“牛奶是蒙牛捐的,大家随便喝”……蒙牛的牛奶温暖了无数医护人员的心。与此同时,蒙牛喊出了“你们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们”这一口号,蒙牛员工也用行动去守护最可爱的人。
每天清晨天不亮,蒙牛运输队员就开始装车。医院收到的第一批社会捐赠牛奶是蒙牛常温武汉公司传统通路经理刘行文送达的。他回忆说,从1月23日起,公司许多同事就已经24小时工作,即使凌晨下达的任务,每个人都能及时响应。他说:“刚开始大家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封城后才真感觉到抗疫刻不容缓。怕归怕,但仗还是要打。”
蒙牛员工为运输车辆做安全防护工作
正是这样的坚守,10天时间里,蒙牛完成了7次款物捐赠,价值7.4亿元。在疫情严峻时刻,蒙牛人为武汉人民和一线战疫人员送去了营养补充,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乳企人的行动力。
不止于此,抗疫医护人员全年的牛奶也被蒙牛“包了”。4月8日,蒙牛宣布为抗疫医护人员提供全年的特仑苏牛奶。卢敏放说道:“蒙牛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向全国4.2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捐赠全年特仑苏牛奶,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表达诚挚敬意,营养他们的要强。”
得知牛奶包装箱提手能钩住口罩带子,解决勒耳朵问题,蒙牛武汉分公医院送去了约两万只提手
在武汉,蒙牛人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抗疫足迹,未来蒙牛的足迹也越走越深。6月19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蒙牛武汉工厂生产线提前11天实现复产;9月初,蒙牛武汉复合型现代化乳品工厂启动建设,总投资20亿元,涵盖低温酸奶、鲜奶、高端奶酪三大品类,其中低温酸奶工厂和奶酪工厂的设计产能、规模均为亚洲第一。加之此前蒙牛已在武汉投资建设的三座生产基地,蒙牛百亿乳产业集群已成型。
打通物流端
建立三位一体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疫情发生后,武汉一度面临物资流通难题。一边是武汉乃至湖北医疗和生活物资缺乏,另一边来自国内外的捐赠却越来越多。加之春节放假,如何接受、存储这些物资并快速分配是对应急能力的考验。
蒙牛10天7次捐赠,过程中深知其难点。1月25日,蒙牛集团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成立了“重大疫情蒙牛保障专项基金”,2月4日蒙牛捐建的“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正式运营。
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
应急物资中心占地面积多平米,紧邻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便利,承担着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物资、海外华侨捐赠物资接收运转工作。“专项基金”与“物资中心”助力最急缺的物资输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蓝天救援队队员在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工作
物资中心由曾参加数千次国外重大事件救援工作的蓝天救援队负责运输执行,初期启动即配备了近名工作人员,40台运输、装载车辆。
“昨天来了一架紧急医疗物资包机,晚上10点运抵仓库,我们做分解、装车、运输,今天一早就送到了46家医院的科室。”这是中华慈善总会(蒙牛)应急仓库总指挥、蓝天救援队队员张宇朴的描述。在他看来,在与蒙牛的配合中,应急物资中心纾解了武汉物资流通端“最后一公里”困局。
蓝天救援队总队长张勇发言
物资中心运行期间接收到了数千万件来自全球的医疗防疫类及食品类物资,除有特殊要求外,全部在24小时内发放完毕。“疫情发生后,这个仓库为武汉筑起了一条物资中转的‘生命通道’,累计为武汉转运、分发应急物资超过了万件,成为抗疫应急物流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我们做了13年灾害救援,此前还没有见过一家企业有这么快的应急响应能力,为蒙牛点赞。”蓝天救援队总队长张勇说。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刘伟致辞
仓库里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毫无怨言。经过60天鏖战,3月25日物资中心宣告闭仓,其转送数量占湖北省慈善总会转送物资总量近50%。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刘伟称赞道:“在湖北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蒙牛火速行动,紧急捐赠各类奶制品,建立‘疫情防控捐赠物资联合应急仓库’,彰显了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大爱。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蓝天救援队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做出了突出贡献。”
每次重大灾害,都会给人类留下诸多经验教训,建立全球和全社会应急捐赠物资供应链体系并高效运营是此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新课题。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认真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蒙牛与中华慈善总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蒙牛、中华慈善总会、蓝天救援在此次疫情中形成的“企业仓储物流+慈善机构+专业救援队”三位一体的民间应急物流救援模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连接、周转作用,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模式的优势,具有责任典范效应。
重走武汉抗疫路之际,蒙牛与中华慈善总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责任探索脚步也再次往前走了一步。未来,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应急仓储物流建设、安全教育、营养健康、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同时,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被授予为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
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致辞
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蒙牛将共同促进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消费品企业与慈善机构的全天候、全方位合作树立典范。”
打通产业链
“不拒收一滴奶”,为乳业注入战疫信心
乳业产业链长、环节多,横跨一二三产业。疫情冲击下,乳业上游牧场、奶农经营风险增大。有数据显示,疫情严重时期,我国乳业上游奶牛养殖业收入下降30%,中小牧场资金回流困难,而乳业下游销量下滑,下游乳企为稳定上游养殖业不得不大量喷粉,行业日均喷粉奶量最高时达1.8万吨。
疫情期间蒙牛合作牧场保持正常运转
“下游销售端遇阻、上游每天都在承受收奶压力。”卢敏放这样描述道,“如果我们没有坚持住,那上游产业链肯定遭受严重损失,这个损失会在将来从农牧民延伸到种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都会非常大。”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蒙牛做出了“坚决不拒收,也不倒奶”的决策。那时,蒙牛每天都有1.6万吨牛奶进来,有两个星期基本爆仓,喷粉也是满的。但正是蒙牛等企业的坚持,中国乳业平稳度过疫情,与倒奶事件频发的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疫情期间,卢敏放走访市场,慰问以及确保供应稳定
此外,蒙牛还向全国合作牧场提供了30亿元免息资金和亿元金融授信。除奶源端伙伴,员工、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需求也被关照。蒙牛还把稳就业作为一项集团级重要工作来抓,提供0个左右岗位,为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全社会乳业人才提供就业机会。
打通文化认知
“天生要强”,企业文化由内向外生长
走进蒙牛武汉工厂,大厅墙上的蒙牛精神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