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相关解剖知识复习

2020-9-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学解剖,学定位,每次学习都有新的领悟和收获。

经常看,经常想,就会有很多意外惊喜哦。

01

大脑皮质表面解剖

1、沟与回的学习:认识六大脑叶内各有哪些脑沟和脑回:①gyrus:额叶(背外侧面的额上、中、下回和中央前回;内侧面有额上回的内侧面,旁中央小叶的前半部,直回的内侧面,嘴上回和嘴下回;底面的眶回和直回);颞叶[侧裂内的极平面和颞平面(有横向走行的颞横回);背外侧面的颞上、中、下回;底面的颞下回底面,梭状回(枕颞回);最内侧的钩回、海马旁回];顶叶[背外侧面的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内侧面的旁中央小叶后半部、楔前叶];枕叶[背外侧面的枕上回和枕下回;内侧面的楔叶和舌回];岛叶[3条岛短回和2条岛长回];边缘叶[扣带回、束状带、终板旁回、灰被、齿状回、海马旁回等]。②sulcus:有重要定位作用的脑沟裂。其他小沟(额上、下沟,颞上、下沟,中央前、后沟,顶内沟,胼胝体沟,顶下沟,侧副沟,枕颞沟,鼻沟,嗅沟)。经常借助沟来辨别回。①水平位断层面上,只有顶内沟呈前后走行,以此辨别内侧的顶上小叶和外侧的顶下小叶。②因为缘上回包绕着外侧裂后支末端,以此可通过外侧裂来定位缘上回。③在大脑半球内侧面较深的沟——扣带沟缘支是旁中央小叶的后界。④通过对中央沟的辨别来定位中央前后回以及额叶和顶叶。⑤通过前侧裂点来定位运动性语言中枢。⑥矢状位可通过岛中央沟来定位中央沟,从而定位中央前后回以及其他脑回。通过脑回脑回排布特点来定位脑沟脑回。①记住外侧裂上方重要脑回的排列顺序(从前向后分别是:额下回眶部→侧裂水平支→额下回三角部→侧裂升支→额下回盖部,盖部与中央前回下端相互延续,形成“U”形脑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其实中央前后回下端也是相互延续成“U”形脑回的→中央后沟→缘上回,它包绕着侧裂后支末端→角回,包绕着颞上沟末端。)②额叶上中下回同时出现在水平断面上时,内侧是额上回,最外侧是额下回。③冠状位上看颞叶脑回脑沟2、功能区的学习:

额叶——运动相关

顶叶——感觉相关

枕叶——视觉相关

颞叶——听觉相关

外侧裂周围——语言相关。

中央前后回——倒立人。

中央前回的Ω脑回——手运动区。

左侧前侧裂点周围的额下回盖部——运动性语言中枢。

基底节——运动控制。

内囊——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双眼对侧同向偏盲。

小脑——运动协调及姿势。

脑干——意识和睡眠、颅神经、吞咽、呼吸循环。

丘脑——所有感觉中继站。

下丘脑——体温、内分泌、内环境。

海马——记忆

02

颅骨表面解剖

1、颅骨组成:面颅骨和脑颅骨。2、重要点、线、缝、压迹。

关键孔(额颧点)→到达前颅底水平的关键。

翼点→蝶骨嵴→定位外侧裂,也是额颞叶的分界。

颧弓→平中颅底水平,是到达中颅底的参照。

耳前压迹→它与翼点相连正好是平中颅底的关键。

顶结节→是定位颅内病变在体表投影的重要参照标志。

枕外隆突与乳突根部的连线→是幕上与幕下的分界,也是显露天幕上下的重要参照标志。

中线→是定位矢状窦的关键。也是手术中最位重要的定位线。

耳前压迹和耳后压迹定位了岩锥的外界。

颞肌附着点(颞线)也是重要的定位标志,粗略定位颅内病变在头皮上投影的上下高度。

03

重要脑沟及脑室的术前定位

1、外侧裂:找到翼点,然后指向顶结节,基本都能找到外侧裂。2、中央沟:鳞状缝最高点为下中央沟点,定位了下中央沟点,然后在冠状缝后方2cm以内找基本都能找到。3、侧脑室顶对于额上沟,同时也对于胼胝体。04

理解内囊的5部分,也就理解体征、症状和预后了。

05

血管解剖。

2套系统——颈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大血管——ICA,ACA、MCA、PCA、A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sx/9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