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不对称整形上
2020-7-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元复始,万物复苏
在我的日历里新年是从春节开始算的,元旦在我们老家的说法是阳历年,而我喜欢过农历年,也就是我们的春节,但估计今年好多人是从3月份开始算的,重启没有按键,就别想了。
,又一庚子年,60年为一甲子,谁还能记得两甲子前的国耻,庚子赔款;一晃两甲子过去,今年从一开始就注定又是载入史册的一年,Nov-CoV肆虐全国。而另外一个值得记住的事件Manbaout,想想都还是有些不相信这是真的。煽情点吧还是,用今天比较潮的话说,科比,我是路转粉来的,但是转过了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也是我唯一追过的星,一直心心念念着哪天去现场看看,甚至奢望着能合张影……
记得早些年看央视NBA转播的时候,中间休息时间转播平台会有几个常做的小游戏,其中有两个印象很深刻:一个KissCAM,大屏幕摄像头会刻意捕捉来观赛的夫妻或者情侣,偶尔会拍摄到不是情侣的邻座男女,入镜的乌龙男女尴尬一笑,留下真实的那两个一脸黑线;再一个就是把直播场次的主客队一些球星脸部照片一分为二,做同侧半脸镜像的合成,偶尔还会把一些有些长得像的球星的上下半脸或者左右半脸做合成来分辨究竟是哪个球星。
之所以提及这两个小情节,是因为其中一个跟今天的话题“面部对称性”相关,而另外一个则是印象太过深刻(有点闲扯了)。
面部不对称,其实很难严格来讲这个是一个医学专业性的诊断用词,医院病历系统里最早是搜索不到“面部不对称”的诊断,因为较真的追究起来,基本可以肯定的说世上没有人的脸是完全左右对称的,就像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的是个真命题,好像跟我讲的面部不对称之间毫无关联,就让我卖弄下,就知道这么点(哈哈)。
其实不是毫无由头的,今天有人发我一个链接,居然是我写的一篇文章,名字有点哲学的味,《我们的信仰》,想了好半天,看了下发的链接上的日期-6-4,想想应该是读博期间哲学课上的作业,被哲学老师放网上了,居然还被转载了,思绪一下子回到10多年前,就这么激起了点哲学的火花。
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
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
言归正传。
面部不对称畸形
一般来讲人的面部在视觉上左右基本对称,两侧面部轻微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这点瑕疵完全不掩瑜之美跟功能的正常;只有明显的不对称上升到畸形程度才会引起寻求治疗的需求,因为这已经不单单是形象问题,心理以及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涉及。我导师沈国芳教授团队做的初步统计面部不对称的患病率很高,来就诊的人群中有明显面部不对称的患者超过40%,而其中以面部不对称为主诉的患者占20%左右。而且面部不对称畸形不仅仅限于患者左右侧横向的问题,可同时伴有双侧结构在垂直方向及矢状方向上的不对称。
其中,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上下颌骨矢状向(前后向)关系可以是I类、II类或者III类,根据临床观察及文献报道,其中以III类(地包天)居多。面部不对称畸形多是由于下颌不对称作为主因引起的,随发育进而可波及上颌骨、颧骨、颧弓乃至眼眶;而下颌的原因可因一侧下颌骨发育不足也可以因为发育过度引起,而且有时很难确定究竟哪一侧是患侧。相反,单纯由上颌骨引起的颜面不对称比较少。面部不对称成因复杂,多数靠单纯正畸难以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正颌手术,必要时辅以正畸配合。也正是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复杂性,正颌外科中对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治疗也往往是最棘手的。
当然,因为整形观念的普及,单纯面部不对称而不涉及牙合关系的就诊人群也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说的单纯的面部不对称,这里不含动态的不对称,仅仅说的是静态的不对称。下面且听我详细道来:
一、脸不对称的原因
严格来讲我们每个人的脸两侧都不是完全对称的,但是这种不对称是在一定可接受程度内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是我们临床上说的面部不对称问题了,需要通过医疗手段来矫正,或者选择骨性结构和/或者软组织来调整;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几大类,一是发育性的(先天),一是外伤性的(后天)。
二、分类
因为从学科上来分类可以有很多种分类的依据方法,因为我们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自己的不对称原因或者为了治疗,所以还是按如下分类来讲,小板凳搬好,拿着镜子自己对号入座:
1.单纯的不对称
其实很难找到这么单纯的病例,多数是骨性、软组织性、咬合关系都有问题的复合型病例,所以我们这里界定了能在常人接受范围内的不对称不在讨论范围内。
1)单纯骨性不对称
比较常见的且需要采取医学手段干预的骨性不对称部位如下
(1)眉骨:就是正常长眉毛的下方的骨头;
(2)眶骨:就是我们说的眼眶,可以是几个维度的不对称,主要需要矫正的是眶下壁与框外侧壁的不对称,因为前者不对称影响两只眼睛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线;后者影响正面视角的太阳穴部位的大小。
(3)颧骨:这个是目前做的比较多的两个项目之一,一般来讲正面看颧弓的宽度对称性,侧面评价颧突的高度对称性。
(4)鼻骨:可以理解成我们常说的整个鼻子,但是严格的讲是整个鼻子的上2/3部分,下面不是骨性的。鼻骨对侧性主要是正面视角参考面中线来评价的。
(5)下颌角:这个跟颧骨一样现在被做的滥了,可以正面跟侧面两个视角来看,正面看宽度,宽度可以看下颌角部位的,也可以看下颌升支(简单理解成耳洞前方的那块张嘴可以活动的骨头)的对称性,再者可以看下颌体部(大体就是口角位置向后到下颌角区之间的区域)的对称;侧面主要看下颌角的大小。
(6)颏部:就是我们说的下巴尖,主要从正面看对称性。
2)单纯软组织性不对称
软组织单纯不对称比骨性更难区分,我们也是为了理解方便,排除骨性可以不做或者考虑不做的一类;而且,细分来看有动静态的两种情况,不做表情的情况下是静态,做表情的时候是动态的;这里主要讲的是静态的情况:
(1)颞窝:就是我们说的太阳穴,看风水或者面相的叫做夫妻宫。
(2)苹果肌:不考虑颧骨的问题,主要指眼睛下方、颧骨前方的这块实际上不是肌肉的假“肌”。
(3)口角:可以用中线评价,两侧口角位置到面中线(可以简单用唇珠参考)是否对称;用水平面或者地平面来评价,两侧口角连线是否水平。
(4)鼻部下1/3:主要是鼻尖鼻翼,鼻尖的评价主要参考面中线,鼻翼的对称可以简单用鼻孔的对侧性来评价。
(5)唇部:上下嘴唇都可以用面中线跟两侧口角连线做两个维度的评价。
(6)咬肌:这个比较常见,一是因为我们咀嚼习惯有单侧偏好,再者因为骨性结构不对称引起肌肉的继发补偿性不对称,也是整形治疗的常见项目;
3)骨性/软组织复合型不对称
这个其实才是我们日常诊疗中最常见的情况,多数咨询的病例也是两者需要同时调整。上面两条可以自由组合,数学不好就不列举了;有些不对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长不出的。
2.面部不对称不伴咬合不佳
这里我们科普下咬合关系,通俗的讲就是上下两排牙为了功能发挥(咀嚼)且具有美观(这个我们其实是后知后觉的,如果长成恐龙或者鲨鱼那种牙齿排列,我们的美观标准说不定也会相应改变的)性的一种排列方式,学科上定义:咬合关系又称牙合(其实是牙跟合这两个合在一起读作He)关系,简单地说,是上下牙齿牙合面的尖和窝交叉相对,口内各个牙齿都呈咬合状态所形成的关系即为咬合关系;详细的评价我就不讲了,因为我也是半路出家的,跟你讲不明白,也讲不着,找牙医给你讲去。
这里之所以单独列出“面部不对称且咬合不佳”,因为要看是否要我们严格的讲,有些人的牙齿从各个方面评价都好的,大小、排列、牙弓大小、中线等等各方面(上面说不给你讲,还是捂不住),除了从颌平面来判断,所谓颌平面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口裂,即口角水平连线是否平地平面。
很不幸的,我们正颌医生目前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是颌平面不良的骨性结构,动态的口角及口周其他不对称很难通过正颌手术搞定,即便配合微整形也比较难,因为发育已经定型,肌肉力量、体积大小及肌肉的起止点等都不对称。
3.面部不对称且咬合不佳
这里不对称就是上面说的复合型面部不对称
1)伴有咬合关系不佳的面部不对称,咬合关系虽不佳但相对稳定,不会随时间有变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大类人,他们知道自己对着镜子看自己说“就是脸有点不对称”“就是有点大小脸”;咬合关系虽然稳定,但是从正畸医生的视角或者咬合关系上硬卡是需要做治疗的。
2)伴有咬合关系不佳的面部不对称,咬合不佳会随时间而渐渐加重;
3)是否伴有关节的问题
(1)这种情况多数是有关节的病史,可以是外伤史,比如记忆深刻的惨烈的脸部着地的(狗啃泥式)或者面部下颌骨外伤,前者未必会有及时急诊及处理过,可能当时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