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下又出宝贝东山口惊现南越王陵

2016-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广州地下又出宝贝东山口惊现南越王陵?

考古队员在清算表面的浮土。(纪粤鸣摄)

难道又是一座南越王陵?昨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向展现了一个重大发现―――在东山口附近,发现了1座大型人字顶木椁墓。这不但是这类结构的墓葬第一次现身广东,而且根据以往的考古发现推断,墓主极可能是王族。

古墓所在位置是一个工地,其周围4500平方米范围内,从去年治疗白癜风药物7月抢救性发掘展开以来,已发现了90多座古墓葬,时间从战国末年一直延续到清朝,出土文物2000余件。

主持考古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这座墓昨天刚刚揭顶,被发现时墓顶已被毁。墓坑长约15米,宽约9米,面积有130多平方米,乃至超过了著名的、位于广州象岗山上的南越王墓。全部墓室被巨大的方木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据推测可能用的是杉木。所用的木材横截面都是60厘米×60厘米,可以想见都是参天大树。可能是为了防朽的原因,墓坑中堆满了炭灰。现在墓主棺椁已发现,不过还没有打开,身份尚不得而知。

据介绍,目前这类人字顶木椁墓全国只发现3座,除这座以外,一座是浙江绍兴的印山越王陵,1座在福建的古闽越国都城范围内,估计也可能是王陵。这座墓是不是也是古代南越的王陵呢?1997年发现于附近的一座大墓,出土了相当多的南越漆器,会不会是墓主妻子的墓呢?这些谜团有待逐一解开。

昨天看到,十来名考古队员正顶着酷暑进行紧张发掘。用遮雨棚遮起的墓坑中,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曾有几名队员中暑倒在现场。不过令队员们心痛不已的是,这座墓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件文物出土,极可能已被盗空。现在唯一还有希望的是,墓室下面可能还有奠基坑等结构,里面或许还有保存下来的东西。

昨天还了解到,近期广州市内同时有十多处考古工地同时推动,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如在华侨新村1座宋朝古墓中就发现了30多件宋朝石俑。另外,一件“花叶葡萄铜镜”的出土,也弥补了广州考古发掘的空白。

永福路近日发掘的西汉晚期双层古墓出土了大量陶器。(何建摄)

昨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得悉,该所目前在市区工地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多达10几个,众考古人员冒着烈日酷暑,坚守考古第一线。其中在东山区农林下路某工地新发现一座已有2100多年历史的南越国时期古墓,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三座、广东首坐人字顶大墓。遗憾的是,该古墓已被人盗过,截至发稿前,发掘中还没有发现有关随葬物品。

农林下路:人字顶墓大过南越王墓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士介绍,农林下路某工地的考古发掘工作是从去年7月开始的,前后在该工地45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南越国时期墓群、西汉、唐各朝代古墓几十座,出土文物近3000件(套),其中有很多文物精品。古墓绝大部分已发掘、清算终了,考古人员目前正重点对一座已有2100多年历史的南越国时期古墓进行发掘。该古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三座、广东发现的首坐人字顶大墓。其余两座分别在浙江绍兴和福建。

昨日在工地现场看到,该古墓木结构的墓室十分奇特,其平面呈狭长条长方形,立面出现人字形两面坡式,横断面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呈等腰三角形。长15.5米,宽9米多,面积130多平方米,超过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南越王墓,远观宛如一个大大的“人”字。墓室建于墓坑正中,全部墓室选用巨大杉木构建而成,其中墓室南北两侧墙用两排紧密排列的竖立杉木向顶端支持而成,从而构成横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的人字坡状长条形。因墓室大量用料为杉木,又称为木椁墓。建墓所用杉木巨大,底木长六七米,侧墙斜撑木有五六米,杉木加工平整光滑,菱角方正。主结构椁室的地层铺设了数块宽度、厚度均为60厘米、长五六米的杉木板,保存较好。室内地面平如整板,排列整齐紧密,足见墓室构筑的周密和讲求。由于年代久远,杉木腐朽严重,外表构成了一层层板灰。墓室横断面的杉木已严重腐蚀,用手轻轻1碰,便有木条、木屑掉落下来。墓室的人字顶层已缺失,从顶部往下看可见椁室内有木棺,但工作人员暂时还未对其做清算。

古墓被盗斟酌异地复建

人字顶墓室究竟是怎样的构造?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各室间以门坎、门梁和门板相隔,中室放木棺。其构筑方法是:先用枋木在事前铺设好的左右两条垫木上,横向平铺出墓室底面,再在底面两边用枋木紧密排列相互斜撑断面三角形的墓室,顶部压盖一块大体呈半圆形的厚木。巨大的枋木构建周密合缝,室内壁面及地面均平整如整板,充分显示当时高超的木材加工和构筑技术。依照文献记载,封土的大小常常意味着墓主人生前身份地位的高低,是区分墓主生前地位等级的重要标志。

有关人士称,据有关资料显示,人字顶大墓是为有极高权势、地位的人所建造的,由此可推测广州发现的人字顶大墓室应有大量精美随葬品,十分遗憾的是,从已进行发掘的墓层推测,古墓不知什么时候被人盗过,而且盗得非常干净。此次发现的古墓有本地特点,初步推测是南越国时期所建,原打算在原地保存,但由于古墓已被盗过,原地保存的意义不大,所以可能还是斟酌异地复建。

华侨新村:夫妻合葬男左女右

在华侨新村某工地,则发现包括了南越、秦、唐、南宋、明、清各朝代的古墓群,共有古墓20多座,出土文物数件。

在现场看到,有的古墓已发掘、清算终了,留下墓坑,部份古墓还在进行丈量、清算等工作,如一个墓坑中还留有数件古陶、器皿,虽然天气酷热异常,有关考古人员坚守现场,表现一丝不苟。该墓群中最有特点的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从其结构来看,墓坑分两部份,之间有一定的泥土隔开,每部份又细分成3部份,一部分放置棺木、其余两部份放陪葬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1室马建国副主任介绍说,该墓为唐墓,合葬遵守“男左女右”的传统,右坑中的陪葬品多为女性所用首饰。

永福路:铜镜仍然光可鉴人

在东山区动物园附近,考古人员在某工地中还发现了2座古墓,其中1座初唐时期的古墓内出土了一面制作精美的花叶葡萄镜,这也是广州首次发现该类铜镜,有1300多年历史,文物价值极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hl/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