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老子发起狠来3岁小孩都不放过
2021-9-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儿童白癜风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dbfzl/151213/4742549.html
上周,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新闻: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英国《独立报》也指出,年至年,中国乳腺癌年平均增长率约3.5%,而美国同期下降了0.4%。有些唏嘘……又是乳腺癌?这东西到底想干嘛,3岁的孩子都不放过?虽然近些年频繁报道乳腺癌的危害,我国作为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对这项疾病的科普力度可以说少之又少。
导致不少网友看到新闻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病从口入”:
雪夜漫谈吧:这是作孽啊,都吃啥东西了?宇宙多大:原因很简单――――病从口入!!!食物不合格就是慢性杀人!赵林-西爱甘露公益:还是要操心我们的食材料啊!偶是毛豆逗:食品卫生水安全环境……这样下去人类会毁了自己以及,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仅仅是因为遗传:
高雄大宝:这个应该是遗传基因导致的,望平安????丶HeraMo:乳腺癌就是基因遗传啊关于“分泌性乳腺癌”正确的说法是:
MJ-ycly-lchj:这个真的属于基因异位病理了,还好治疗有效,祈祷小宝贝今后一直平安健康!??????小编并不是说大家说的不对,而是作为一项肿瘤疾病,它的致病原因要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得多!可不是什么“堵奶堵得”、“吃东西吃坏了”,亦或者“基因遗传”这么简单。
就像那些常见的性病,很多并不是因为一些人口中的“滥交”、“不检点”导致……可能是因为没有及时清洗,与他人公用洗衣机,天气潮湿衣物有霉菌,公共泳池、温泉等水质……众多可能的原因。
作为一个复杂的疾病,被人们这么简单地归类和扣帽子,人家也要“面子”的好么!
所以,请从现在正视乳腺癌——目前中国女性最大的敌人。
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一篇报道:
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乳腺中心主任卢敏介绍说,美国白种女性一生乳腺癌发病率为13.1%,而亚洲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7%。尽管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却很低。美国乳腺癌平均5年生存率为90%,中国只有73.1%。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增速却位列世界首位。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病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徐兵河总结了“中国式”乳腺癌的两大特点:
发病年龄早
中国乳癌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45~55岁,比西方人早10岁。其中,年轻患者相对较多,35岁以下约占15%。
就诊病期晚
以北京为例,首诊1期患者比例只有32%,2期占52%,3期和4期分别为13%和2%。而西方国家1期患者比例超过50%,大多数患者都能早发现早治疗。
——《生命日报》
为什么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没那么高,但是平均5年生存率与美国相差甚远?上面两点很好地概括了——发病早、发现晚。
01发病早:导致很多人不相信这么年轻的女孩子(甚至没结婚)就能得乳腺癌,而没有放在心上;另一个也是我们性教育工作的不到位,孩子青春期发育的时候没有接受良好的性健康知识,自然也无法做到自查、定期检查(好像去查妇科要么是已婚妇女,要么就“那什么”了)。
02发现晚:因为性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很多女孩子,甚至是成年、已婚女性对自己的身体认知比较落后,羞于观察自己的身体、发现不了变化,或者因为讳疾忌医的心理而导致没有得到尽早的治疗。
怎么才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体变化?首先,要知道你自己身体正常的情况是怎样的——熟悉自己的身体。这不是自恋,也不是变态,很多病变就隐藏在细微之中。你要知道自己的胸围、胸型、颜色、有无副乳,知道自己两胸大小(有人差别不大,有人病理性有差别,有人只是不太对称),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bra……
接下来,如果发现以下症状,
就要警惕起来——该做个检查了
乳腺癌早期症状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乳房局部不适
部分早期患者虽然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
乳腺外形改变
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
乳头、乳晕异常
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
区域淋巴结肿大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
如果确诊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
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酌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
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包括乳腺和腋窝淋巴结两部分。乳腺手术有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术。保乳手术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目前还做不到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进行保乳手术。
乳腺癌的复发
大部分早期乳腺癌,经过根治性手术,以及必要的术后辅助治疗,都不会复发,达到临床治愈。
但目前的医学手段,对于一些微小的、影像学上不能显示的肿瘤细胞还检测不到,这些细胞通常会随着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潜伏在身体各个器官,如果很不幸地术后辅助治疗没有将这些潜伏的恶性肿瘤细胞清除干净,那么这些细胞就可能在你免疫力低下的当口再次“兴风作浪”。
瘤细胞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是:做手术的局部、骨骼、肺以及脑部,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潜伏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的扩散,而不是“手术没切干净”。
所以,在手术之后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再来说说这复杂的成因乳腺癌的发病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其实一直都没有确切说法,网上很多流行的“不生孩子不喂奶容易得乳腺癌”或者“熬夜容易得乳腺癌”等等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
而与其他肿瘤一样,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也非常复杂,一般认为和遗传因素、性激素、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压力过大、辐射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否结婚、是否生育、是否在乳腺癌高发的年龄段中,女性每年的妇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人都有可能得乳腺癌
乳腺癌其实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即使你还年轻,即使你是个男人。
关于遗传以及记忆突变导致的乳腺癌,医学研究认为,5%-10%乳腺癌的发生都与乳癌基因一号(BRCA1)和乳癌基因二号(BRCA2)有关。而这两个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把这基因传给儿子与女儿的机率都是一样的50%,也就是说,男孩也可能会携带这种致病基因。
而新闻中所说的分泌性乳腺癌过去也称为幼年性乳腺癌,多发于幼儿,但3岁患者在全世界仅见到2例报道,分别出现在年和年国外报道上,极为罕见。
病理学部张智弘教授表示,这种类型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没有定论,可能与基因易位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基因易位可导致功能性氨酸激酶的产生,进而导致细胞的转化,可能是分泌性癌的原发性遗传性病变。
唐金海教授指出,这位3岁小女孩患上乳腺癌很偶然,但也能说明癌症正呈现年轻化趋势。
至于说预防?那就是千年不变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说起来相当的“容易”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