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学习笔记之磁石
2020-8-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磁石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曰:“生太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雷公炮炙论》云:“凡使,勿误用玄中石并中麻石,此石之二真相似磁石,只是吸铁不得。……夫欲验者,一斤磁石,四面只吸铁一斤者,此名延年沙;四面只吸得铁八两者,号曰续末石;四面只吸得五两已来者,号曰磁石。”《本草经集注》云:“今南方亦有,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本草图经》云:“今磁州、徐州及南海傍山中皆有之。慈州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十数针,或一、二近刀器回转不落者尤真。采无时。其石中有孔,孔中黄赤色,其上有细毛,性温,功用更胜。”并附有慈州磁石图。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古代本草所载磁石,是磁铁矿中表现出一定吸铁能力的活磁石,即矿物学所谓极磁铁矿(lodestone)或磁畴方向均一的磁铁矿块状集合体。古代本草记载泰山(山东)、慈山(河北)、南方(徐州、南海)有磁石分布,近代地质学者也曾在泰山东麓、河北慈山、江苏徐州利马驿铁矿采到过极磁铁矿。现市售磁石药材,主要为能吸针、连铁的活磁石。
15版药典磁石: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肾经。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肾虚气喘。药用部位: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玄石(《本经》),磁君(《吴普本草》),慈石(《本草经集注》),处石(《别录》),元武石(《石药尔雅》),吸铁石(《乾坤生意秘韫》),吸针石(《纲目》),熁石(《本草求真》),摄石(《药物出产辨》),铁石、戏铁石(《中药志》)。
产地与道地
产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安徽、河北等地。
原形态
磁石药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石"),影响药效,故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等轴晶系。晶体往往为八面体,少数为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条纹。通常成粒状或致密块状体出现。颜色呈铁黑色;晶体有时带有浅蓝靛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呈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5.5~6.5。比重4.9~5.2。性脆。具强磁性。见于许多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海滨沙中也常存在。
采收加工
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石),影响药效,故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
类别特征
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表面铁黑色至棕褐色,不透明,有金属样光泽;有的无光泽或覆有少许棕色粉末;有的粗糙并具少许针眼状孔隙;有的含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杂质。体重,质坚硬,难破碎,断面不整齐。有土样气味。活磁石具吸铁能力。死磁石不具吸铁能力,色较红棕,通常有孔隙,杂质较多,并较易砸碎。以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加热℃后,磁性突然消失,冷却后又恢复。不溶于水及硝酸。溶于浓盐酸,溶液呈橙黄色,其溶液显铁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规格等级
商品规格商品按吸铁能力有无,分为二类:
一类具吸铁能力者,谓“活磁石”;一类无吸铁能力者,谓“死磁石”或“呆磁石”。活磁石按吸铁能力大小分为三等:
一等能够吸附70%~80%的铁屑;
二等这能够吸附40%~70%的铁屑;
三等能够吸附15%~40%的铁屑。
质量评价
以铁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杂质少者为佳。
炮制用法
磁石将原药除去铁屑等杂质,敲成不大于1cm小块,筛去灰屑。煅磁石取磁石,照煅淬法(附录Ⅰ)煅至红透,醋淬之,待吸透后,干燥,敲成0.5~1cm小块;或碾成粗粉。每磁石kg,用米醋30kg。生磁石擅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多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煅磁石聪耳明目,补肾纳气力强,并易于粉碎与制剂,多用于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白内障、肾虚气喘、遗精等。
饮片性状
磁石本品为不规则形的小块,灰黑褐色或棕褐色,条痕黑色,粗糙,具磁性,有时可见吸附表面成毛状直立的残留铁屑。体重,质坚硬。气微。煅磁石本品为不规则形的小块或粗粉,棕褐色至黑褐色,不具磁性,质较松,略具醋气。
各家论述
1.《纲目》: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方见孙真人《千金》神曲丸。2.《本草经疏》:磁石,《本经》味辛气寒无毒,《别录》、甄权咸有小毒,大明甘涩平,藏器咸温,今详其用,应是辛咸微温之药,而甘寒非也。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者,皆风寒湿三气所致,而风气尤胜也。风淫末疾,发于四肢,故肢节痛,不能持物。风湿相搏,久则从火化,而骨节皮肤中洗洗酸也。牵能散风寒,温能通关节,故主之也。咸为水化,能润下软坚,辛能散毒,微温能通行除热,故主大热烦满,及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者,足少阳、少阴虚火上攻所致,咸以入肾,其性镇坠而下吸,则火归元而痛自止也。磁石能入肾,养肾脏。肾主骨,故能强骨。肾藏精,故能益精。肾开窍于耳,故能疗耳聋。肾主施泄,久秘固而精气盈益,放能令人有子。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诸药石皆有毒,且不宜久服,独磁石性禀冲和,无猛悍之气,更有补肾益精之功,大都渍酒,优于丸、散,石性体重故尔。3.《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除大热烦满及耳聋。4.《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5.《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6.《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7.《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8.《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9.《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10.《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11.《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12.《本草便读》:纳气平喘。13.《南州异物志》:"涨海崎头水浅而多慈石,外激人乘慈舶皆以铁叶痼之,至此关,以磁石多不得过。"
14.《本草拾遗》:"出相州北山。磁石毛,铁之母也。取铁如母之招子焉。《本经》有磁石,不言毛。毛、石功状殊也。又言磁石寒,此弥误也。"
15.《本草图经》:"按磁石一名玄石,而此下自有玄石条,云生泰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铁者雄,主疗颇亦相近,而寒温铜铁畏恶乃别。苏恭以为铁液也。是磁石中无孔,光泽纯黑者,其功劣于磁石,又不能悬针。今北番以磁石作礼物,其块多光泽,又吸针无力,疑是此石,医方罕用。"
16.《本草衍义》:"磁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熁铁石……其玄石,即磁石之黑色者也,多滑净。其治体大同小异,不可不分而为二也。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纩中独缕,以半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垂之,则针常指南。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为大火,庚辛金受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尔。"石的有效病例论其明目功用及配伍意义李时珍: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慈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方见孙真人《千金》神曲丸。但云明目百岁,可读细书,而未发出药微义也。"(《纲目》)
17.《本草新编》陈士择:"磁石能治喉痛者,以喉乃足少阳、少阴二经之虚火上冲也,磁石咸以入肾,其性重坠而下吸,则火归原,以归于下,而上痛自失。18.《本草汇言》:论磁石补肾平肝之功,薛宜生:"肾为水藏,磁石色黑而法水,故能养肾而强骨益髓,镇重以象金,故能平肝而主风湿痛痹,善通肢节者也,如古方之治耳聋,明目昏,安惊痫,消鼠瘘痈肿,亦莫非肝肾虚火之为胜耳,此药色黑味咸,体重而降,有润下以制阳光之意。"19.《药性切用》徐大椿:"引肺金之气入肾而补肾益精,镇坠虚热;为阴虚火炎镇坠之专药。"
混淆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