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常见2种颞骨炎性病变CT表

2018-10-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慢性中耳炎

1.临床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部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及流脓;本病可导致鼓室硬化、面瘫、脑膜炎、脑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本病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

2.CT表现

①单纯型

鼓膜增厚,鼓室、鼓窦和乳突气房密度升高;中耳腔或较大气房内可见气液平面;无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影。

②肉芽肿型

上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影;网片状、条状或散在分布,较局限;听小骨破坏,骨质密度减低,吸收变尖,破坏程度较轻。

③胆脂瘤型

3.鉴别诊断

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鉴别:胆脂瘤为团块软组织影,好发于上鼓室及鼓窦,CT值较低,听骨链压迫移位或破坏较严重,盾板常破坏;肉芽肿为网状及条状软组织影,听骨链破坏轻,两型可同时发生,鉴别困难。

4.慢性中耳炎按病理类型

慢性中耳炎按病理类型分为分泌性、化脓性,其中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及胆脂瘤型,分泌性和单纯型中耳炎病理上均为渗出性改变,鼓室黏膜增厚,区别仅为有无细菌感染。

5.鼓室硬化症

鼓室硬化症是慢性中耳炎常见后遗症,为一种不可恢复性的黏膜硬化性改变,使传音结构固定,导致听骨链中断和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

胆脂瘤

1.临床概述

胆脂瘤为耳部常见病,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继发者常见,为慢性中耳炎较重的一种,病理为脱落角化上皮堆积,常引起听力丧失及颅内并发症。

2.CT表现

上鼓室及鼓窦扩大,内见软组织影,病变周围骨质膨胀性破坏,伴骨质硬化,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鼓室盾板、天盖、半规管及面神经管常受累。较小胆脂瘤可仅表现为Prussak间隙(鼓室上隐窝)增宽,并发症可出现脑脓肿、硬膜外脓肿、静脉窦炎等。

3.鉴别诊断

①单纯型中耳炎:无团块状软组织影,多数为黏膜增厚,病灶分布较弥散,无中耳及乳突区骨质破坏。

②肉芽肿型中耳炎:为肉芽组织增生性炎性包块,与胆脂瘤所含成分不同,好发于上鼓室及鼓窦入口,骨质破坏不明显,范围小,少有面神经及半规管破坏,与早期小胆脂瘤较难鉴别。

③中耳癌:骨质破坏以中耳腔为中心向周围发展,骨质破坏呈虫蚀样,肿块增强时明显强化。

4.病理

先天性胆脂瘤系胚胎神经沟闭合时上皮细胞残留所致,临床上可无明显的慢性中耳炎病史,进展缓慢,常位于鼓室听小骨内侧,内耳常受累。

5.解剖

Prussak间隙又称鼓室上隐窝,位于鼓膜松弛部和锤骨颈之间的腔隙,因胆脂瘤多始于鼓膜松弛部,故早期仅表现为该间隙扩大。

版权声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rtjinchundai.com/ezff/8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