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突发性聋不容耽误的耳内科急
2022-4-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点击蓝字
常言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作为感官系统,它们具有获取视觉和听觉信息的重要功能。临床中有些耳部疾病经常被耽误就诊,甚至被误诊误治,“突聋”就是典型例子。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在此总结关于突发性聋的常见问题,以供参考。
_什么是突聋?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两个相邻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单耳多发,双耳发病罕见。可能的病因有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肿瘤、耳毒性药物等。找不到病因的突聋称为特发性突聋,约占90%。常见发病诱因为感冒、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
为什么得突聋?
突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病理机制。目前较公认的机制包括: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多为毛细胞损伤;平坦下降型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突聋的危害是什么?
突聋是急症并非重症,因此不致命。最主要的危害是引起单耳不可逆的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降低声源定位能力,增加交通意外风险,影响职业和社交能力。其次,突发性聋常伴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鸣可造成不良情绪和失眠,而不良情绪和失眠容易加重耳鸣,一旦进入这个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越陷越深。
如何诊断突聋?
如果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或耳内科)就诊,而不是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医科等科室首诊。常规检查有耳内镜、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定等,必要时需完善内耳CT或MRI、鼻内镜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免疫学检验等。
如何治疗突聋?
突聋的首选治疗方案为静脉用药。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3天内,未超过3周仍有治疗机会,但治疗效果会降低。另外,必须根据临床分型选择用药方案。比如低频下降型用银杏叶提取物+激素,高频下降型用利多卡因+银杏叶提取物+激素,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用巴曲酶+银杏叶提取物+激素。在上述首选药物的基础上,可酌情增加营养神经、抗氧化剂、中药、中医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治疗。如果找到突聋的明确病因,应进行对因治疗。
没治好突聋怎么办?
没治好突聋的患者,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佩戴耳助听器,有条件者可选用牙骨传导助听器,也可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或骨锚助听器,以弥补残余听力的不足。上述方法可解决部分耳鸣后遗症,但有些顽固的耳鸣则伴随余生,这种耳鸣好比白发,要么接受它,要么用悦耳的声音掩盖它(称为掩蔽疗法),尽量减少耳鸣对情绪和睡眠的不良影响,必要时需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2
突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跟脑梗(或脑血栓)有相似特点。发病一周内是突聋的黄金治疗窗口期,不容错过。突聋的诊断相对容易,但要先排除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治疗方面,突聋的可选择治疗方案众多,给不同患者制定最佳个体化方案颇有讲究。突聋并不可怕,患者切忌有病乱投医,应尽早选择有经验的耳鼻咽喉科(或耳内科)专家系统诊治,以免留下终身遗憾。
供稿者、图片提供者:耳鼻咽喉科 李奇洙
校对:耳鼻咽喉科:孟大为
编辑整理:史爽桑可心何畅弓艺霏李彩飞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