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年纪轻轻就耳背不是玩笑1
2024/5/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3月3日
以数字“3”好似耳朵的样子
被确定为“全国爱耳日”
如何科学用耳、保护听力
一起学习↓↓↓
什么时候需要掏耳朵?
耳屎,医学上称“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灰尘、皮屑形成的。它能防止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对鼓膜起到保护作用。
一般情况下,人们进行咀嚼动作时,耵聍会自己排出,不需要主动清理。
在特殊情况下,医院“主动出击”。第一是出现了堵塞,影响听力,第二是在耳朵出现流脓流水时,需要先清理再进行治疗。
7条伤耳习惯你中了几条?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声音必不可少的器官。可是,平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些小习惯都会伤害耳朵。
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陈平介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存在这些伤害耳朵的小习惯:
煲电话粥或不正确的使用耳机:长时间或频繁地接听电话。
经常用硬物掏耳朵:用掏耳勺、牙签等硬物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
噪音:经常去KTV等高分贝场所,即使在这些高分贝场所短时间停留,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过度疲劳、压力过大:人高度紧张时,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甚至可能引发耳聋。
不正确的擤鼻涕:如果用手捏住两侧鼻子擤鼻涕,压力太大会导致鼻腔的分泌物逆流,造成中耳炎。
经常酗酒:长期酗酒可能会产生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听力器官衰退,听力逐渐下降,导致神经性耳聋。
滥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10道题自测听力损失
大部分听力损失的发生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早期当事人不易察觉到,通常是周围人发现的。
为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耳聋和其他沟通障碍研究所列出了“察觉听力损失的10道是非题”,只要有超过3道题的答案为“是”,医院进一步诊断。
1.打电话时是否会觉得听不清楚?
2.若两人以上同时在讲话,是否会因听不清楚导致沟通困难?
3.是否有人抱怨你的电视音量过大?
4.与他人沟通时,是否会觉得理解困难?
5.当周围环境有噪音时,是否觉得听得很吃力?
6.是否常常需要请他人“再说一遍”?
7.是否觉得他人讲话都很含糊或听起来很不清晰?
8.是否常误解别人说的话,且回应他人时常文不对题?
9.在听女性或儿童说话时,是否常常觉得困难?
10.是否有人抱怨你误解他们的意思?
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01
注意耳卫生
保持耳道干燥,尽量不掏耳,如果耵聍较多,影响听力,可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清理。
02
注意擤鼻方式
不能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这样可能会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
03
戴耳机的「60-60-60」原则
无论戴何种耳机,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切忌戴着耳机睡觉。
04
管理好慢性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听力受损大多是由听觉器官退化所致,但年龄并非决定病情进展的唯一因素,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都与听力损失有关,注重防控慢性病可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05
多补锌
在饮食中应注意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对预防老年性耳聋也有显著效果。老年人千万别把耳聋不当回事,应尽早干预治疗,对预防老年痴呆、延长寿命都有积极作用。
06
戴耳塞
在房屋装修、建筑工地等噪音较大的场合,要与噪音源保持一定距离,使用防噪耳塞或者棉花堵住耳朵,避免听力受损。
为了不让听力持续下降,置身嘈杂环境之后,要特别注意隔音,尽可能关闭收音机、电视机等噪音源,让耳朵至少休息10个小时。
来源: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生命时报、人民网健康
监制:金海鸥
编辑:石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标题:《全国“爱耳日”
年纪轻轻就耳背?不是玩笑!10题自测听力~这些习惯伤耳!你中招了吗?》